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来源:互联网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系。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学院已成为适应国防、核事业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放射医学专业人才和开展放射医学科学研究的主要教学、科研基地。放射医学已成为具有鲜明“核”特色的优势学科,是目前我国放射医学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放射医学”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教学团队多次被授予省部级优秀学科梯队,研究团队曾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称号。为了使放射医学有更好地发展,苏州大学于2011年7月在原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使其成为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放射医学与防护人才培养的学院。

“特种医学”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是国防特色学科。放射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和苏州大学品牌专业。现有特种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放射医学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放射医学五年制专业,同时拥有“卫生部放射卫生与防护培训基地”、“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培训基地”、“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培训基地”、“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

学院概况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系。

放射医学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江苏省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种医学”一期建设项目,2014年获得二期建设项目;2014年3月获得“放射医学”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获得二期资助;2017年3月“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获得国防特色学科。

放射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和苏州大学品牌专业。现有特种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放射医学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放射医学五年制专业,同时拥有“卫生部放射卫生与防护培训基地”、“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培训基地”、“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培训基地”、“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

学院科研主要面向中核集团、国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利用苏州大学的多学科优势,集聚国内外放射医学等多学科的高端人才,着重在放射生物学、分子影像与核医学、辐射纳米毒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辐射应用技术、核能环境放射化学、定量生物与医学等方面开展前沿研究。

学院有一支以柴之芳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院士1人、特聘教授6人、教授10人、高聘教授1人、特聘副教授1人、副教授31人、高聘副教授1人、讲师24人、实验技术人员11人、行政3人,共89人;2009年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师资涵盖医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纳米材料和计算生物学等不同学科,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优势。

学院搭建了全方位、国际化的合作交流平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与美、德、日、法、加等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人员互访和合作研究渠道。同时也积极与国内放射医学主要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办院成果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2011年获得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种医学”一期建设项目,为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以及为实现将“特种医学”建设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将“放射医学与防护”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两大突破奠定了基础。放射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和苏州大学品牌专业。放射医学专业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乃至就业后继续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已为国防、环保、核电、军队、医疗卫生等部门培养了一大批既具有医学又具有放射医学与防护知识的专业人才。

专业设置

学院下设有放射化学、放射卫生学、基础核医学、核辐射物理、放射生物、辐射遗传、放射毒理等7个教研室,还拥有4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卫生部放射卫生与防护培训基地、卫生部放射卫生监督培训基地、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苏州市肿瘤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科研机构(放射医学研究所、核医学研究所、辐照技术研究所)、1个辐照中心和l个中心实验室。

学院的科研主要面向中核集团、国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积极加强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命学科和环境学科的相互融合、渗透和促进,已形成五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即医学放射生物学机理研究;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毒理学研究;辐射剂量估算体系、环境放射性测评与防护;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医学和生物材料中的应用;放射损伤基础和临床救治。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服务。

学院搭建了全方位、国际化的合作交流平台,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与美、德、日、法、加等国的研究机构建立了人员互访和合作研究渠道。同时也积极与国内放射医学主要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了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科研成果

科研获奖

国家级奖励

部级奖励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省级奖励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专利成果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学科建设

放射医学

放射医 学学科是 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重点学科、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已成为具有鲜明核特色,医理结合的教学、科研、开发基地,也是全国唯一具有放射医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的学科点,其建设水平名列全国高校前茅。长期以来,该学科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成就

1、主持和参与了秦山、连云港市核电站环境本底水平调查,长江水域和太湖水系放射性污染状况的调查;

2、承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防工业委员会的重点研究项目,获得了电离辐射所致内、外照射生物剂量计规范化、医用辐射剂量计算机软件、放射性污染碘化钠去污剂、新的细胞因子与免疫因子提高辐射损伤救治水平等方面的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3、建成江苏省装源容量最大(100万居里)、技术含量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华东辐照有限公司,年产值上亿元,且辐射交联水凝胶已获得国家专利。通过辐照技术制备纳米粒子药物载体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特种医学

针对核能与核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表面与内污 染、中子照射后的复合损伤等特殊状况,将生物工程、辐射、纳米和放射性核素示踪等技术结合在一起,研究特殊的辐射损伤防护与治疗材料、药物并推广到临床。1)耐辐射球菌pprI基因真核生物表达质粒PCMV-HA-pprI构建,使我国在辐射损伤防治领域的研究身世界先进行列。专利PEO/聚乙烯醇辐射接枝水凝胶膜,已成功转化为市场产品;研制成功具有高吸液性水凝胶敷料控释生长因子技术用于救治放射性烧伤,研制的水凝胶中子辐射屏蔽材料取得了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在SMY去污液和SMJ碘化钠去污胶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皮肤放射性核素去污剂和阻吸收剂,研制了连接有特殊功能基团的核素污染纳米促排药物。研制了富勒醇为核心的强力清除自由基的辐射防护药物,用于大剂量事故照射或高LET辐射损伤的救治。3)研制特殊的生物工程和纳米靶向放射性药物,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涵盖放射化学核物理电离辐射剂量学、辐射检测技术、医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毒理学、辐射防护、辐射技术应用等多专业、学科。学院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以及副高以上职称均占教师总数的71%,45岁以下教师占学院人数的65%。20名专家在国家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中兼职。学院聘请潘自强院士担任名誉院长,柴之芳院士为院长,同时学院还聘请了ICRP主席、国家级实验室主任等10多名专家为兼职和客座教授,在引领学科建设方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之后,学院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引进了一批年富力强、奋勇争先的青年学者。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培养目标

1.学术型方案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与较强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医学科研、核技术应用及其他相关科研院所单位和部门从事放射医学、放射防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2.应用型方案

①放射治疗课程组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放射医学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核技术利用等部门和单位从事临床放射治疗、放射防护等工作。

②核医学课程组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临床应用型核医学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核技术应用等单位从事临床核医学及核技术应用工作。

③医学物理课程组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放射诊断与治疗技术、辐射剂量处方、剂量控制和放射诊断与治疗质量保证、核辐射设施及核环境剂量评估、辐射防护等方面具有专业技能的医学物理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辐射剂量验证与估算等方面的工作。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及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达到临床医学硕士水平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在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单位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研究生教育

硕士点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l、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

2、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

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博士点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献身社会主义事业、品行端正、体格健康,具有放射医学扎实基础和系统深入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能独立开展放射医学领域科研、教学工作的学科带头人。

参考资料 >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