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上》是1938年由桂涛声作词,冼星海作曲的一首二部合唱曲。
1938年4月,桂涛声在太行山随游击队转战陵川县时触景生情创作了《在太行山上》歌词。6月,冼星海为《在太行山上》谱曲。7月,在武汉纪念抗战爆发一周年的宣传周歌咏大会上,《在太行山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首唱。1940年,由贺孟斧导演、谢添等主演的《风雪太行山》上映,《在太行山上》为该片主题歌。
2025年8月20日,《在太行山上》入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80周年阅兵曲目演奏曲目。
歌曲背景
创作背景
“七七事变”爆发后,桂涛声以战动总会工作人员的名义去陵川县牺盟会民众干部训练班。八路军的3个师在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桂涛声到街头演说,一时间,陵川到处是控诉日本侵略者而义愤填的人群,到处是争相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陵川自卫队由300多人迅速扩编为1000多人,出现不少“母送儿,妻送郎”参军的感人场面。
1938年4月初,日军3万余人分9路进攻八路军总部,企图摧毁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粉碎了敌人9路围攻,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进一步奠定了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基础。
1938年4月,在随游击队转战陵川县的过程中,桂涛声目睹了太行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后,又亲身感受到了抗日军民才是真正的“铜壁铁墙”,触景生情,创作了《在太行山上》歌词并写在香烟包装纸上。6月,桂涛声赴武汉找到冼星海请他为这首《在太行山上》谱曲,作为游击队队歌,并为其讲述他在山西省看到的八路军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在桂涛声歌词及对战况的描述下,冼星海连夜将《在太行山上》谱写成一首二部合唱曲。
词曲作者
作词
桂涛声,回族,字仰之,原名翘然,曾用名浩然,化名吴壁,涛声是笔名。1901年生于云南沾益区菱角乡卡郎村。桂涛声两岁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在读完私塾后,伯父桂培根将他带到县城读高小。15岁时,他考入云南省立曲靖师范公费学校读书。随后,被昆明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破格录取。昆明市读书期间,桂涛声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并积极投入学潮,被校方告发为“赤化分子”,遭下令缉拿未遂后被开除学籍,嗣后回到曲靖母校任教员,创作剧本《钟国魂》并公开演出,因其思想进步为当局所不容而遭解聘。桂涛声于1928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做兵运工作。七七事变爆发后,他跟随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赴山西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9月上旬到太原市,见到周恩来时得知正组建“战动总会”,桂涛声便以战动总会工作人员的名义去了陵川县牺盟会民众干部训练班。
谱曲
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幼年随母侨居马来西亚,13岁回国,先后入岭南大学附中和岭南大学、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他24岁去巴黎,师从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作曲家保罗·杜卡斯,两年后以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留法期间,他创作了《风》等10余首作品。1935年冼星海回国,在上海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10月到武汉;1938年底去延安;1940年去苏联为《延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10余年中,他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作品300多部(其中歌曲200余首)。
歌曲歌词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气焰千万丈!
听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歌曲鉴赏
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小调色彩,但不乏明朗朝气。后段回声式的短句,营造出歌声在山谷中回荡,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势。随后转入平行大调,豪迈中融入深情,表达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性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高潮;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不但适用于演唱,而且适用于作队列歌曲。(解放军报 评)
演出活动
仅为部分收录
相关事件
周恩来亲自试唱第二声部
1938年的7月,周恩来和郭沫若在武汉做组织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的准备工作,得知桂涛声和冼星海创作了《在太行山上》,便前往武昌昙华林冼星海的住所。周恩来和郭沫若到冼星海处后,冼星海在修改《在太行山上》的曲谱,郭沫若表示,冼星海先试唱一遍,他和周公当第一个听众。冼星海表示,这是一首二部合唱,需要有一个人和他配合,因此周恩来决定冼星海唱主旋律,周恩来唱第二声部。在演唱后,周和郭决定《在太行山上》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演唱。
朱德抄录歌词随身携带
《在太行山上》创作后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并在太行山区成了游击队队歌。朱德总司令听到《在太行山上》后,他不但要求八路军总部机关人人会唱《在太行山上》,还亲自把《在太行山上》歌词抄录下来,随身携带。
参考资料 >
红色音符抗战歌曲|《游击队之歌》《歌八百壮士》《在太行山上》的来历——音乐史学者晨枫讲述抗日歌曲创作故事.文旅中国-百家号.2025-08-20
《在太行山上》:周恩来亲自试唱 朱德抄歌词携带.中国新闻网.2025-08-20
不朽的战歌!歌曲《在太行山上》背后的故事.人民日报.2025-08-20
抗战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党史纵横.2025-08-20
九三阅兵将实现多个首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