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环慈
来源:互联网

碟环慈,又称摆竹苦竹麻竹孟宗竹,属于禾本科牡竹属植物。

形态特征

碟环慈的竿质地较柔软,高6-10米,直径2.5-4(-6)厘米,竿梢下垂;节间圆筒形,深绿色,长30-45厘米,纵肋明显,稀疏贴生棕色小刺毛,竿壁薄(5毫米);箨环具一圈木栓质而向下扣的碟盘状物,此物系箨鞘基部的残余物,其外表被柔毛,直径7.5毫米,纵长5毫米;箨环之下方有白色圈;分枝习性高(枝下高2米)。每节分多枝,主枝不明显。箨鞘迟落,革质,背面纵肋明显,稀疏贴生棕褐色小刺毛,鞘缘之上部长2.5-5厘米部分生成一膜质苍白色蓖齿状之翅,其宽可达8-10毫米;箨耳无;箨舌及鞘口均生有长继毛或纤毛;箨片外翻,绿色披针形,长7-18厘米,宽1.4-4厘米。叶鞘背面具脊,亦有纵肋,鞘口截平,具繸毛;无叶耳;叶舌颇高,边缘具纤毛;叶片质柔,大小多变化,一般长19-24厘米,宽2.5-3.5厘米,但大型者可长达40厘米,宽10厘米,基部为不对称的狭窄,先端渐尖,具扭曲微糙的尖头,上表面平滑,下表面则微粗糙,次脉6-10对,再次脉7条,无小横脉,叶柄长约5厘米。花枝为大型复总状花序状;假小穗多数簇生在花枝各节,聚集成球,直径1.5-2.5厘米,其下托以坚硬而有光泽的苞片,花枝的节间暗棕绿色,粗糙,一侧扁平;小穗体扁,栗色,先端钝,长宽均约1厘米,含小花3-5朵,另在最上方有1朵不孕小花和呈刺毛状延伸的小穗轴;颖1或2片,短而圆,膜质,具多脉;外稃广圆形,先端具小尖头,内面密被毡毛,边缘生小纤毛,9-11脉;内稃卵状披针形,远短于外稃,背部具2脊,脊间2脉,脊上生纤毛,内面亦密被毡毛,先端尖锐或具2脊伸出的小尖头;鳞被无或2片,存在时为窄的线状披针形,具长纤毛;花丝细长,能伸出小花外,花药紫色,药隔向上伸出为1短锥状小尖头,其上还生微毛;子房卵形,但基部较宽,上部生微毛;花柱1,长形,其上亦被毛;柱头3,羽毛状。果实(未成熟的)为囊果状,球形,上部生微毛,下部色暗,楔形,果皮薄,易剥离。

生长环境

碟环慈主要生长在海拔1000-1800米的阔叶林下。

分布范围

碟环慈产于云南省南部东部至西部地区,除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外均有分布。此外,该物种也在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以及老挝等地有所发现。模式标本采集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北部。

参考资料 >

碟环慈Dendrocalamus patellaris Gamble.植物通.2024-11-09

碟环慈(Dendrocalamus patellaris)拉丁名学名属名科名植物生活型图片.GIS.2024-11-09

碟环竹.植物智.2024-11-09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