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变蛟
来源:互联网

曹变蛟(1609年—1642年),大同市(今山西省大同市)人,明朝末年将领,系明临洮总兵曹文诏之侄,时称曹文诏和曹变蛟为大明朝的大小曹将军。

曹变蛟幼年随曹文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功,官至游击。崇祯五年(1632年),他在多地击破贼寇,以勇冠诸军获荐升参将,留驻山西作战,屡获胜利。崇祯七年(1634年),曹变蛟南征湖广,又驰援大同抗清有功;后随曹文诏征讨陕西省贼寇,曹文诏战死后,他收拢溃兵,获洪承畴举荐为副总兵,屡败高迎祥部。崇祯九年至十年(1636年至1637年),他在澄城县蒲城县等地连败贼寇,因阶州失陷被停俸,后擢升都督佥事、临洮县总兵官。曹变蛟收降小红狼,拦截贼寇斩首五百余级。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因剿贼逾期被贬五级,戴罪追击李自成,转战千里,二十七日不解甲,终在潼关南原设伏重创李自成,功升左都督,后任东协总兵官。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他随洪承畴出关援锦州市,驻守宁远。次年九月,曹变蛟和洪承畴等人出动城中所有的骑兵步兵,打算突围出去,结果战败而回。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松山因副将夏成德作为内应被清军攻破,曹变蛟被俘遇害。​

曹变蛟勇冠三军,有勇有谋,在其死后,他的妻子高氏请求赠官荫封,于是朝廷追赠曹变蛟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他的后代世代荫袭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

人物生平

早年从军

1609年,曹变蛟出生。幼年时,曹变蛟跟随叔叔曹文诏积累军功,官至游击。崇祯四年(1631年),曹变蛟跟着收复河曲县。第二年接连在张麻村、陇安、水落城、唐毛山攻破贼寇红军友等人,又在铜川桥攻破刘道江等人,勇敢是诸军第一。通过御史吴甡的推荐,晋升为参将。曹文诏移驻山西省,曹变蛟跟着作战总是胜利。等到曹文诏回为镇守大同市,山西巡抚许鼎臣说:“山西贼寇紫金梁虽然死了,老回回、过天星、大天王、蝎子块、闯塌天诸首领尚未消灭。曹变蛟骁勇过人,手下勇士成千上百,才干与曹文诏接近,乞求把他留在山西。”朝廷依从了他。

转战各地

崇祯七年(1634年),众多贼寇进入湖广,朝廷命令曹变蛟南征。曹文诏被困在大同,又命令他支援北面。七月,曹变蛟在广武遭遇清代军队,有战功。那年冬季,曹文诏战事失败被判处充军,曹变蛟也因病回乡。崇祯八年(1635年),曹文诏被起用讨伐陕西省贼寇,曹变蛟以原来的官职跟随。在金岭川大获全胜,在真宁的湫头镇激战,他都是先锋。曹文诏战死之后,曹变蛟收拢溃兵,又组成一支军队。总督洪承畴推荐曹变蛟担任副总兵,安置在手下,与高傑在关山镇攻破贼寇,追击败兵三十余里。他又与副将尤翟文、游击孙守法追击闯王高迎祥,在凤翔官亭与他作战,斩首七百余级。他又与总兵左光先在乾县击败高迎祥。高迎祥中箭逃跑,斩首三百五十余级。后来高迎祥自华阴南原翻越大岭,夜里出朱阳关。左光先作战不利,依赖曹变蛟攻破敌人的阵地,才得以保全。

崇祯九年(1636年),曹变蛟在澄城县打败闯王将领。与左光先等人追到靖虏卫,转战安定、会宁县,抵达静宁县固原市,贼寇多次挫败。那年秋季追击混天星等人,在蒲城县击败他们。贼寇西逃平凉市、巩昌,又击破他们。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巡抚孙传庭的士兵许忠叛变,勾结贼寇马进忠谋划进犯西安市。曹变蛟正在向西追击过天星,得知祸乱急速返回,贼寇于是逃遁。孙传庭已经杀死高迎祥,他的同伙闯王属下将领混天星、过天星盘踞在洮州、岷州、阶州、文州的深谷之间。洪承畴派曹变蛟、左光先祖大弼、孙显祖合力进攻。四月十五,进山,在郭家坝遭遇贼寇,大雨。诸将努力奋战,贼寇死伤很多,粮食用尽率军撤回。

崇祯十年九月,阶州失陷,曹变蛟与左光先一并停发俸禄,后来他被擢升为都督佥事,担任临洮县总兵官。正值此时,洪承畴、孙传庭一起决心歼灭贼寇。孙传庭在东面作战,洪承畴在西面作战,东面的贼寇基本上除尽了。贼寇在西面的,又由阶州、成县到达西和县礼县。左光先、孙显祖都没有战功,唯独曹变蛟收降了小红狼。余下的贼寇逃窜到徽州、两当、成县、凤翔之间,不敢大肆外出抢掠。十月,贼寇看到四川省空虚,攻陷宁羌州,分三路,接连攻陷三十多个州县。洪承畴统率曹变蛟等人由勉县经宁羌,通过七盘、朝天二关。山高路窄,士兵、马匹饥饿疲乏,岁末到达广元市,贼寇已经跑回陕西省。曹变蛟等人掉转军队拦截,斩首五百余级。当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创设“四正六隅”的说法,限期三个月消灭贼寇。

重创李自成

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由于消灭贼寇超过期限,商议普遍予以惩罚,曹变蛟、左光先一并贬官五级,戴着罪名惩治贼寇。贼寇再次进入陕西,他们的首领是绰号六队的人,与大天王、混天王、争管王四部联合向东进犯,混天星、过天星二部仍旧潜伏在阶州、文州,唯独闯将李自成在三月自洮州到达少数民族地区。洪承畴命令曹变蛟与贺人龙追击他,接连作战斩首六千七百多级。少数民族地区缺乏食物,贼寇死亡很多。曹变蛟转战千里,二十七个昼夜没有解下身上的铠甲。其余的贼寇溃散入关。祖大弼驻守洮州,扼守作战不力。贼寇便逃进岷州以及西和、礼县的山中。曹变蛟回来清剿,贼寇躲藏不敢出来,唯独六队气势仍然张扬。

崇祯十一年六月,左光先固原市进兵,贼寇已经跑到陇县、清水。左光先追击到秦州,六队以及争管王又逃到成县阶州,被曹变蛟所阻遏。他的分支绰号是三队的以及仁义王、混天王投降于左光先,而李自成、六队以及他的同伙祁总管为躲避陕西省军队,再次谋划进犯四川省,副将马科贺人龙抗拒他们。即将逃回阶州、文州以及西乡县,忌惮曹变蛟,便逃到汉中市,又被左光先所扼制。六队、祁总管都投降了,唯独李自成向东逃遁。洪承畴命令曹变蛟穷追不舍,而在潼关的南原设置三重伏兵。曹变蛟追上贼寇,大声呼喊砍杀贼寇。伏兵全都起来,贼寇尸体纵横交错地躺在一起。村民用大棒击打逃跑者。李自成的妻女都失散了,带着七个骑兵逃遁离去。余下的都投降了。此时,曹变蛟的军队最强,各个军镇依靠他以变得更加坚固,平定渭河平原平定贼寇的战功,晋升曹变蛟为左都督。

北上守京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京师戒严,朝廷召洪承畴进京守卫,曹变蛟以及左光先跟随他。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曹变蛟等抵达京师近郊,皇上遣使迎接慰劳,将士们各有赏赐。不久,他在浑河作战,没有战功;又在太平砦北作战,有少量的斩首和俘虏。等到解除戒严状态,他留下来防守遵化市。其属下全是陕西省士兵,想念回乡,有很多逃亡的人,追击斩杀他们才安定下来。这时张献忠罗汝才归降之后又叛变,陕西再次用兵。总督郑崇俭乞求命令曹变蛟的军队西归,皇上没有同意,不久任用曹变蛟担任东协总兵官。

松锦之战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五月,锦州市告急。曹变蛟随从总督洪承畴出关,驻守宁远县。七月,他与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辽东总兵刘肇基,在黄土台以及松山、杏山遭遇清代军队,互有杀伤。大清军队退守义县。洪承畴提议派遣曹变蛟、左光先、马科的军队入关保养锐气,留下吴三桂、刘肇基在松山、杏山之间,伪装进出兵的样子。又提请解除刘肇基的职务,以王廷臣取代他;派遣左光先西归,以白广恩取代他。兵部商议全部依从了,而且提请征调周边的边疆军队,连同关内外的现有军队十五万人为作战防守做准备。根据洪承畴的意见,军队出动粮草跟着运来,粮草必须足以使用一年,然后可以商议增兵。皇上赞成了,命令官员尽快筹措提供。征召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市总兵王樸、密云区总兵唐通各自挑选精兵前往支援。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三月,曹变蛟与马科、白广恩先后出关,连同吴三桂、王廷臣共计八员大将,士兵十三万人,战马四万匹,一起驻守宁远。洪承畴主张持重,而朝廷议论认为士兵众多,两江总督艰难,兵部职方郎司郎中张若麒催促作战。洪承畴考虑到祖大寿被包围了很久,便提议迅速援救锦州市。七月二十八日,诸军在松山停留,在西北冈扎营。多次作战,包围没有解开。八月,杨国柱战死,以山西省总兵李辅明代替他。洪承畴命令曹变蛟在松山之北,乳峰山之西扎营,两山之间布列七个军营,以长壕沟环绕起来。后来得知我太宗文皇帝亲临前线监督作战,诸将非常惧怕。等到出战,连续战败,粮饷通道又断绝了。王樸率先夜里逃遁。唐通马科吴三桂白广恩、李辅明相继逃跑。自杏山向南的沿海地带,东至塔山,被清代军队拦截,在海里淹死的非常多。曹变蛟、王廷臣得知战败,奔跑到松山,与洪承畴坚守。吴三桂、王樸跑去占据杏山。过了几天,打算跑回宁远县。到达高桥遭遇伏兵,大败,只身逃出了险境。此时。曹变蛟的军队先后损失士兵达五万三千七百多人,从这以后锦州市的包围更加急迫,而松山也被包围,接应援兵全都断绝了。

兵败被杀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曹变蛟和洪承畴等人出动城中所有的骑兵步兵,打算突围出去,结果战败而回。守卫了半年,到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副将夏成德作为内应,松山便被攻破了。曹变蛟、洪承畴、王廷臣以及巡抚丘民仰,原总兵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副将江翥、饶勋、朱文德,参将以下一百多人均被俘虏遭到杀害,唯独洪承畴与祖大乐得以免死。

崇祯十五年三月,因为援军告绝,锦州市城内粮尽,人相食,祖大寿向清军投降。杏山、塔山接连失陷,京师非常震动。皇帝下诏赏赐诸臣祭祀丧葬,有关部门建立祠庙。在其死后,他的妻子慧贤皇贵妃请求赠官荫封,于是朝廷追赠曹变蛟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他的后代世代荫袭锦衣卫指挥佥事的官职。

亲属关系

史料记载

人物评价

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天命有归,莫之为而为者矣。(《明史》编撰者张廷玉》)

曹变蛟勇贯三军,有勇有谋,此前一直在洪承畴麾下对付民军,战功累累。(《明月几时有 大明帝国的叹息》 作者包瑞)

参考资料 >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