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耧斗菜(拉丁学名:Paraquilegia microphylla),俗名假耧斗菜、益母宁精、榆莫得乌锦等,为毛茛目、毛茛科、拟耧斗菜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
拟耧斗菜根状茎细圆柱形至近纺锤形,粗2-6毫米。叶多数,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无毛。花葶直立,苞片2枚,花直径2.8-5厘米,萼片淡堇色或淡紫红色,花瓣倒卵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花药长0.8-1毫米,心皮5(-8)枚,无毛。蓇葖直立,种子狭卵球形,长1.3-1.8毫米,褐色。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北部、印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它们大多着生于2700-4300米的高山石壁或岩缝中,土壤极其稀少。该物种的花期为6-8月,果期为8-9月。其适应具有周期性湿润的环境,偏好持续而适度的水分供给。其在全日照条件下生长较好,即在每日可接受数小时明亮直射光且不受遮蔽之处。其对极端温度展现出显著耐受力,可耐受低至-20℃的寒冷与高达38℃的酷热。该物种通常使用剪取插条法进行繁殖。
拟耧斗菜味微苦、涩,性寒,无毒,具有活血散瘀、退烧、止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胎衣不下、月经失调、经期腹痛、异常子宫出血、产后流血过多等。其根及种子可用于治疗乳腺炎、恶疮痈疽。该物种花色艳丽,可作高山观赏花卉。
命名与分类
命名
拟耧斗菜名字中的“拟”的意思就是相像,拟耧斗菜属(Paraquilegia)意思是跟耧斗菜属(Aquilegia)相像,但不是耧斗菜属的意思,虽然它们两者都属于毛茛科。
分类
拟耧斗菜隶属于毛茛目、毛茛科、拟耧斗菜属。截至2025年8月,GBIF显示拟耧斗菜属共有8种,物种2000(中国节点)显示中国共有3种,分别为密丛拟耧斗菜(P. caespitosa)、拟耧斗菜(P. microphylla)、乳突拟耧斗菜(P. anemonoides)。
特征
拟耧斗菜根状茎细圆柱形至近纺锤形,径2-6毫米。叶多数,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无毛;叶片轮廓三角状卵形,宽2-6厘米,中央小叶宽菱形至肾状宽菱形,长5-8毫米,宽5-10毫米,三深裂,每深裂片再2-3细裂,小裂片倒披针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通常宽1.5-2毫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叶柄细长,长2.5-11厘米。
花葶直立,比叶长,长3-18厘米;苞片2枚,生于花下3-33毫米处,对生或互生,倒披针形,长4-12毫米,基部有膜质的鞘;花直径2.8-5厘米;萼片淡堇色或淡紫红色,偶为白色,倒卵形至椭圆状倒卵形,长1.4-2.5厘米,宽0.9-1.5厘米,顶端近圆形;花瓣倒卵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5毫米,顶端微凹,下部浅囊状;花药长0.8-1毫米,花丝长5-8.5毫米;心皮5(-8)枚,无毛。
蓇葖直立,连同2毫米长的短喙共长11-14毫米,宽约4毫米;种子狭卵球形,长1.3-1.8毫米,褐色,一侧生狭翅,光滑。
分布范围
拟耧斗菜是一种原产于亚洲中部和南部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它已自然扩散至该大陆的大片区域,覆盖多个高山带和亚高山带。除原生地外,该物种已被成功引种栽培,在类似的山地生境中茁壮生长,复现了其原生环境条件。
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北部、印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在中国分布于甘肃省、新疆、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德钦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香格里拉市、丽江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巧家县等地)等地。
生境
拟耧斗菜群落生长在海拔4000-4700米;年均温低于0℃;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50%-80%;季风气候突出,干湿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春秋季干冷,夏季湿润。土壤为高山寒漠土、高山岩壁。
建群种拟耧斗菜主要生长于垂直石壁或陡峭的岩石表面,难以到达,故不易见。高度10-40厘米,盖度2%-5%。常见伴生植物有水母雪兔子(风毛菊属 medusa)、萹蓄属(Polygonum)、虎耳草属(Saxifraga)、无心菜属(Arenaria)、龙胆属(Gentiana)、紫堇属(Corydalis)、绿绒蒿属(Meconopsis)、雀儿豆属(Chesneya)、早熟禾属(Poa)、薹草属(Carex)等。
拟耧斗菜是高山流石滩上极为特殊的植物类群,其着生基质极度严苛。它们大多着生于2700-4300米的高山石壁或岩缝中,土壤极其稀少。其种群分布较狭窄,位于流石滩顶部。
习性
拟耧斗菜的花期为6-8月,果期为8-9月。拟耧斗菜适应于具有周期性湿润的环境。该物种偏好持续而适度的水分供给,这体现了其对原生地波动性水分获取的适应性。
拟耧斗菜在全日照条件下生长较好,即在每日可接受数小时明亮直射光且不受遮蔽之处。此最适光照强度对该物种的生长至关重要,能增强其健康状态与开花能力。尽管该物种具有一定适应性,但偏离全日照环境可能导致不良生长和活力减弱。该物种或可耐受一定程度的光照变化;然而,持续处于非理想光照环境可能削弱其耐受力。
拟耧斗菜对极端温度展现出显著耐受力,可耐受低至-20℃的寒冷与高达38℃的酷热。此范围标志着其对多变气候的适应性,使其适宜种植于温度波动显著的环境。严寒期间可能出现叶片变色或枯萎等症状,而过度高温则引发萎蔫或干枯。
繁殖
拟耧斗菜通常使用剪取插条法进行繁殖,要成功栽培,需着重关注根系健康并确保插条附带一小段根,保持土壤湿润且排水良好,并提供充足的间接光照以促进生长,移栽过程中必须轻柔操作,避免损伤脆弱的根组织。
栽培
浇水
每周浇水足以维持拟耧斗菜健康状态,以此模拟其在野外经历的自然降水节律。由于其强健特性,该物种通常栽培于室外,在土壤湿度被精准调控时生长旺盛,需同时避免涝渍和干旱胁迫,此平衡在其生长活跃期至关重要。
光照
理想栽培方式为露天种植,选址需满足的条件有日照最大化(避开建筑物或高大植物遮荫);与可能产生遮荫的大型植物保持足够间距。
温度
恶劣天气条件下建议采取覆盖护根或使用遮阳布等防护措施,确保土壤水分充足并避开正午直射阳光可缓解热胁迫。因此,只要在极端天气期间采取预防措施,拟耧斗菜宽广的温度耐受范围能简化养护流程。
施肥
对于拟耧斗菜,需使用均衡营养肥料以促进茁壮生长与繁茂开花。生长季每月施用一次,冬季降低频率。务必施用稀释溶液,因过度施肥会危害该植物。季节性施肥调整:春季轻度施肥,开花阶段前则充足补给。为有效施肥,应将其结合至浇水流程操作,确保养分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务必遵循产品说明并谨防根系灼伤。此针对性施肥方案将培育出更健康、更具活力的植株。
修剪
拟耧斗菜需于早春至晚春期间修剪枯死或受损茎秆,以促进新枝萌发与叶片繁茂。定期摘除凋谢花朵可延长花期并提升植株观赏性。避免重度修剪,以防削弱植物长势。此精细管理手段有助于改善空气流通、抑制病害,从而培育更健康的景观样本,建议参考园艺指南获取理想实践方案。
移栽
较为理想的移植季节为仲春至晚春,此阶段温和气温利于根系定植,选择具斑驳遮阴且排水良好的种植位点,移植全程需轻柔操作,此为成功关键。
用途
药用
拟耧斗菜味微苦、涩,性寒,无毒,具有活血散瘀、退烧、止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胎衣不下、月经失调、经期腹痛、异常子宫出血、产后流血过多等。其根及种子可用于治疗乳腺炎、恶疮痈疽。
观赏
拟耧斗菜花色艳丽,可作高山观赏花卉。
参考资料 >
拟耧斗菜.植物智.2025-08-16
拟耧斗菜.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08-16
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Royle) J.Drumm. & Hutch..gbif.2025-08-16
拟耧斗菜 中国植物志 (FRPS).植物智.2025-08-16
拟耧斗菜 Flora of China (FOC).植物智.2025-08-16
How to Grow and Care for Himalayan spurless columbine.picturethisai.2025-08-16
拟耧斗菜.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16
拟耧斗菜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ISC).植物智.2025-08-16
拟耧斗菜群落.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16
拟耧斗菜 中国高等植物 (HPC).植物智.2025-08-16
Paraquilegia J.Drumm. & Hutch..gbif.2025-08-16
Browse taxonomic tree.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5-08-16
Himalayan spurless columbine.picturethisai.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