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达尼语,也被称为米里语支、崩尼-博嘎尔语,属于藏缅语族的一个分支。这种语言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麓地区,约有60万人口使用。
分布与使用者
达尼语是珞巴族的一种语言,该族群以阿巴达尼为祖先。珞巴族内部分为多个部落,各部落之间的语言交流有时需要经过一定的适应过程。因此,许多语言学家将这些方言视为独立的语言。
部落分类
达尼语的使用者包括Milang部落以及以下部落群:
- 巴达姆:巴达姆、民荣、希蒙
- 尼西:尼西、德根、崩尼、纳、尼苏(“山地米里”)
- 迦龙:迦龙、Pailibo、Ramo、博嘎尔
- 登尼语(Tanii)(或“阿帕塔尼语”)
语音特征
达尼语具有22个单辅音,其中包括清浊对立的塞音和塞擦音,没有送气音。此外,还有3个颚化的唇音。其韵母共有50个,包含14个单元音,且有长短之分。韵尾可以是鼻音、塞音或颤音。音节结构简单,无声调。
词汇特点
达尼语的词汇多为多音节形式,含有大量的构词词头。同时,它还吸收了来自藏语和汉语的不少借词。
语法特点
在语法方面,达尼语的动词形态主要是通过虚词和语序来体现。而人称代词的不同格则由词根的变化来表示。
参考资料 >
汉藏语系的谱系树和分类问题.个人图书馆.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