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颈斑蛇
来源:互联网

云南颈斑蛇(学名:Plagiopholis unipostocularis)为游蛇科颈斑蛇属的爬行纲,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肾茶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

科学分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爬行纲 Reptilia

目: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蛇亚目 Serpentes

科:游蛇科 Colubridae

属:颈斑蛇属 Plagiopholis

种:云南颈斑蛇 P. unipostocularis

形态特征

小型蛇类,全长275-420MM,体较粗短,尾短;头短小,与颈区分不明显,眼小。上唇鳞5(2-1-2),无颊鳞,眶前鳞1,眶后鳞2,鳞1+1, 背鳞通身15行,光滑,腹鳞110-128,肛鳞1片,尾下鳞18-28对。背面深棕\红棕或红褐色,部分鳞缘黑色,显露黑网纹,杂有黄斑,体侧浅粉色,有黑斑,体表有金属闪光,颈背箭状斑不明显;腹面浅棕黄色或浅灰色,散有褐色或黑色的小细点.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2100-2220M的山区灌木林下,或低山山麓和山间盆地边缘,多见于草坡岩石间及灌丛下,食蚯蚓.5月产卵.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小型蛇类,全长300mm。头较小,与颈不易区分。上唇鳞5 (2—1—2),眶后鳞1,颞鳞1,第四片上唇鳞与顶鳞相切;这三点明显区别于本属其他3种蛇。背鳞均为15行,光滑;腹鳞132;肛鳞1片;尾下鳞17对。液浸标本背面棕色,具黑色网纹;头背色暗,颈部黑箭状斑边缘不太明晰;腹面肉黄色,满布棕点斑。生活于亚热带山区。

参考资料 >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