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杜父鱼(Cottinae Cottus hangiongensis Mori,1930)是鲉形目糙皮杜父鱼的一种,属于温带鱼类。
形态特征
背鳍Ⅸ~Ⅺ-16~22;臀鳍12~18;胸鳍13~15;腹鳍Ⅰ-4;尾鳍18。侧线孔36~38鳃耙7~10。椎骨36~37。幽门盲囊4~5。
体长为体高4.5~6.4倍;为头长3.2~4.5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3.8倍。头长为吻长3.1~4.0倍;为眼径4.3~5.5倍;为眼间隔6.0~8.7倍;为头宽1.3~1.6倍;为眼后头长1.8~2.0倍;为尾柄高3.0~3.4倍;为背鳍第一鳍棘5.0倍、第二鳍棘3.8倍、第三鳍棘3.5倍、
第四至第七鳍棘3.2倍、最后鳍棘3.7倍、倒数第二鳍棘6.3倍、最长鳍条1.8倍;为臀鳍最长鳍条1.7~2.4倍;为胸鳍长1.0~1.2倍、基底宽2.2倍;为腹鳍长1.3~1.5倍;为尾鳍长1.3~1.5倍。
体中长,较低,稍侧扁,向后渐细小;背缘浅弧形,腹缘稍平直;躯干前半部稍高,腹鳍基部处体最高,较短,为尾长3/5;尾柄中长,侧扁,尾柄长为尾柄高1~1.7倍。头平扁,前端圆钝,背缘圆钝,腹缘平直。吻中长,吻长约等于眼径。鼻孔2个,靠近,均具短管,前鼻孔距眼近于距吻端,后鼻孔位于眼稍前方。眼中大,上侧位,眼球靠近头背缘,至吻端的距离约等于眼后头长3/5。眼间隔平坦,约为眼径3/5。口中大,下端位,口裂低平,口裂长约为头长2/5。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露出,后端不伸达眼前缘下方。唇肥厚。上下颌及犁骨具细牙,腭骨无牙。舌宽圆,前端游离。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无裂孔。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短小,颗粒状。假鳃发达。眶前骨无棘。眶下骨无棘。无眼前棘。无眼上棘和眼后棘;无鼓棘;无额棘。无顶棘。眼后至侧线前端无棱棘。前鳃盖骨具1短棘。鳃盖骨端部扁钝。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无棘。胸鳍基部上方无肱棘。无鳞。眼间隔及其后方密布纵行细线状皮褶,散具粒突。腋部具颗粒状细鳞。侧线上侧位,至尾柄下弯行于中线。背鳍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稍后上方,鳍棘部低而短,鳍条部较长大;鳍条部基底长约为鳍棘部基底2倍,其间具1深缺刻;鳍条后端伸越尾鳍基底;第一鳍棘较短,约等于眼径;第二鳍棘稍长于第一鳍棘;第三鳍棘稍长于第二鳍棘,第四至第七鳍棘最长,稍长于第四鳍棘,后方各鳍棘渐短;最后鳍棘颇长,比眼径稍长;倒数第二鳍棘最短小;中部鳍条较长,最长鳍条约为最长鳍棘1.8倍。臀鳍起点位于背鳍第二鳍条下方,基底长约为背鳍鳍条部基底3/5,中后部鳍条较长,最长鳍条长于背鳍最长鳍条。胸鳍宽圆,后端伸越臀鳍起点上方,基底宽约为头长1/2。腹鳍狭长,胸位,具1鳍棘,4鳍条,后端不伸达肛门。尾鳍稍圆,鳍长约为头长4/5。背鳍、臀鳍、胸鳍和腹鳍鳍条均不分枝,尾鳍具分枝鳍条。液浸标本灰褐色,体侧具5横纹,第一和第二横纹位于背鳍鳍棘部下方,第三和第四横纹位于背鳍鳍条部下方,第五横纹位于尾柄。背鳍鳍棘部和胸鳍具数黑色条纹。
栖息与分布
分布于亚洲朝鲜半岛、日本及中国淡水及半咸水域,成鱼栖息在沙石底质河川中下游,幼鱼栖息在沿岸水域。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