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是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承担国家环境监测任务,引领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为国家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监测信息、报告及技术支持,对中国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地址位于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站长为陈善荣。
197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由国家批准建设。198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式组建。2023年3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广阳岛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4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办的2024年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培训班(第一期)在重庆大学顺利举办。2025年6月18-2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赴陕西省咸阳市开展2025年声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核查工作。
2021年3月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室(生态环境监测计量中心)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室“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发展沿革
1979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由国家批准建设。198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正式组建。
2011年9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派人参加了西北太平洋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及海滩清扫活动。
2014年7月8日上午11点,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韩国环境公团“环境领域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607会议室举行。
2020年6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担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一期)项目“长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技术体系建设”课题于28日组织召开了课题推进会。
2023年3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武汉大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广阳岛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4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办的2024年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培训班(第一期)在重庆大学顺利举办,来自全国各省级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及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的代表近120人参加培训。
2025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月18-2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委托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赴陕西省咸阳市开展2025年声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核查工作。10月,根据河北省生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相关单位联合会商结果,预计27日开始,河北省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以偏南风为主,温度升高,污染持续累积,部分时段存在风场辐合,扩散条件不利,城市空气质量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
主要职责
总站是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中心、网络中心、数据中心、质控中心和培训中心,主要职能是承担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任务,引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为国家生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监测信息、报告及技术支持,对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具体承担以下职责:
1.承担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审核和管理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与信息。编制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和其他生态环境监测报告。开展全国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变化规律、发展趋势研究。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2.承担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技术支持工作。负责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技术指导。承担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能力建设规划和项目编制的技术支持工作。负责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的日常运行维护。
3.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研究拟订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技术规范和分析方法标准,并指导各级监测站实施。组织编制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和标准发展规划,承担相关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指导解决监测技术问题。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标准化建设技术支持与指导工作。负责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相关工作。
4.承担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任务。制定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技术方案,组织开展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国界河流水质、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酸沉降、颗粒物组分、光化学污染、温室气体监测。管理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站、区域(农村)站,并组织开展生态环境背景值、区域(农村)环境监测。组织开展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组织开展全国和重点区域生态状况调查与监测。组织开展物理环境监测。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调查、监测、研究与评估。
5.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量值溯源与传递的技术支持工作。拟订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牵头开展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运维质量监督检查。承担计量认证和省级生态环境监测站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技术工作。承担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建立运行、量值溯源与传递工作。承担进入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监督检验和适用性检测工作。承担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样品的质量监督。
6.承担生态环境部下达的污染源监督监测、执法监测和专项调查监测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和管理全国污染源排放数据与信息。承担污染源监测的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监测、统计与核算技术支持。承担生态环境部下达的城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预警监测。
7.组织开展全国和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大气重污染过程预报工作,组织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测及其他预测评估等研究性工作。
8.负责全国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承担生态环境部下达的重大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协助污染事故调查。承担国家重大活动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监测和国内国际重大污染事故纠纷仲裁监测。承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支持与技术研究工作。
9.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统计的技术工作。负责全国生态环境统计数据的收集、汇总和综合分析,编制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等统计报告。
10.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培训。拟订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培训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11.开展国际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交流与合作。负责国家涉外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工作。承担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环境履约监测工作。
12.负责对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
13.承办生态环境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机构设置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内设机构20个,分别为办公室、党办、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业务管理室、质管室、综合室、大气室、水室、土壤室、污染源室、物理室、生态室、预报中心、分析室、应急室、质检中心、大气运管中心、水运管中心。
办公室
办公室负责文电、机要、保密、宣传、政务信息、消防、安全、后勤、基建、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等工作。
党办
党委办公室负责党务、纪检监察、内审和群团等工作。
人事处
人事处负责组织人事管理、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牵头组织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培训。
财务处
财务处负责财务等工作。
科技处
生态环境监测科研技术处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评估,组织编制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发展规划和建议。承担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支持,负责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相关工作。研究拟定总站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外事、学术团体等相关工作。
业务管理室
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室,承担拟订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规划、计划,协调推进能力建设等工作。协调并配合开展对社会检测机构、运维机构的监督管理技术支持。
质管室
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室(生态环境监测计量中心)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量值溯源与传递的技术支持工作。开展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运维质量监督检查。承担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建立运行、量值溯源与传递。承担国家计量认证环保评审组日常管理和省级生态环境监测站、国家网运维机构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承担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样品的质量监督。
综合室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室,承担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评价工作。组织编制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等综合性监测业务报告。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方法研究。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理论、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统筹管理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大气室
大气环境监测室承担国家大气环境监测网技术支持与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城市空气质量、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酸沉降、颗粒物组分、光化学污染、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价。管理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站、区域(农村)站,并组织开展环境背景值和区域(农村)环境监测。
水室
水生态环境监测室承担国家水生态环境监测网技术支持与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地表水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组织开展中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国界水体等专项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土壤室
土壤生态环境监测室承担国家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技术支持与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国家土壤生态环境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开展土壤生态环境质量预测和风险评估。负责拟订国家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路线。负责土壤和地下水监测规划和技术研究相关工作。
污染源室
污染源监测室(生态环境统计室),承担生态环境部下达的污染源监督监测、执法监测和专项调查监测工作。承担污染源监测的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监测、统计与核算技术支持。承担生态环境部下达的城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承担全国生态环境统计的技术工作。
物理室
物理环境监测室承担国家声环境监测网技术指导与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建立完善噪声、振动、光污染、热污染等全国监测网络。组织开展声环境常规监测和机场噪声监督性监测等工作。承担相关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标准、规范研究。开展噪声仪器设备量值溯源。
生态室
生态监测室承担国家生态状况监测网技术支持与管理工作。负责全国生态状况遥感监测、生态地面监测和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承担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
预报中心
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中心负责全国和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大气重污染过程预报工作。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测及其它预测评估等研究性工作。
分析室
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室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规范研究。承担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工作。承担国际履约等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及相关专项工作。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调查、监测、研究与评估。开展监测分析技术咨询和新技术应用指导。
应急室
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室(生态环境损害鉴定技术中心)承担全国重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和现场监测工作,协助污染事故调查。承担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支持与技术研究工作。承担仲裁监测和重点场所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质检中心
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深圳生态环境监测质控技术研究创新中心)承担进入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监督检验和适用性检测工作。
大气运管中心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运维管理中心承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的监测运行管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开展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工作。
水运管中心
水环境质量监测运维管理中心承担国家水生态环境监测网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监测运行管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开展国家水生态环境监测网地表水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工作。
机构建设
总站已建成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颗粒物和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国家网颗粒物称重中心、国家环境二噁英监测中心华北分中心,以及无机化合物分析、有机分析、应急监测、环境监测仪器质量检测、生物、噪声监测等重点实验室,配备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能够开展以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化合物为代表的痕量有机物、环境介质中微量、痕量金属元素等监测分析工作,在无机、有机、环境应急等多个领域,具备国际一流分析技术水平。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专家团队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所获荣誉
2021年3月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室(生态环境监测计量中心)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管理室全国工人先锋号。
参考资料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5-10-27
主要职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2-02-19
陈善荣 站长、党委副书记.陈善荣 站长、党委副书记.2025-10-27
总站简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5-10-27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六方在广阳岛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今日头条.2023-03-2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4年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培训班(第一期)顺利举办.微信公众平台.2025-10-27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我省开展声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核查工作.陕西省生态环境厅.2025-10-27
五一特别报道|为什么这个集体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澎湃新闻.2025-10-27
重磅!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来了!.中工网.2025-10-27
总站参加西北太平洋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及海滩清扫活动.总站参加西北太平洋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及海滩清扫活动.2025-10-27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韩国环境公团签署环境领域合作备忘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韩国环境公团签署环境领域合作备忘录.2025-10-27
总站动态 | 总站召开“长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与技术体系建设” 课题推进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5-10-27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功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澎湃新闻.2025-10-27
河北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八市将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央视新闻.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2025-10-27
现任领导.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5-10-27
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2025-10-27
魏复盛.魏复盛.2025-10-27
2011中国环境统计年报.豆瓣读书.2025-10-27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三十年.豆瓣读书.2025-10-27
中国环境监测方略.豆瓣读书.2025-10-27
豆瓣.豆瓣读书.2025-10-27
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豆瓣读书.2025-10-27
水环境监测技术.豆瓣读书.2025-10-27
应急监测技术.豆瓣读书.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