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峰
来源:互联网

袁峰,男,1970年1月出生于新泰市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副局级)。199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97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获博士学位。2016年10月,袁峰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著作《研究双原子分子多光子激发的李代数方法》。

个人经历

1987年9月—1991年7月,山东大学物理系本科,专业:理论物理。

1991年9月—1994年7月,山东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方向:量子化学;毕业论文题目:《研究双原子分子多光子激发的李代数方法》;

1994年9月—1997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Kerr度规下黑洞吸积流中的激波》;

1997年8月—1998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讲师;

1998年8月—2000年10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

2000年10月—2002年10月,德国 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博士后;

2002年10月—2003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大学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博士后;

2003年8月—2005年7月,普渡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2005年8月—现在,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

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曾任天体物理研究室主任、上海天文台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现任上海天文台副台长。同时还担任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6所高校的兼职或者特聘教授。

学术任职

上海天文台星系宇宙学中心主任;台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

天文学进展》《天文研究与技术》编委;

Science、ApJ、MNRAS、A&A、PASJ等杂志审稿人;

(美)《Galactic Center News》杂志编委、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观测建议书。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黑洞吸积以及喷流理论、活动星系核、银心、黑洞X射线双星、伽马射线暴、活动星系核反馈、以及行星形成。在ApJ等顶级国际天体物理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被引用约1500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引用900余次。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两个工作被写入国外出版的黑洞吸积方面的专著(教科书),在包括IAU Symposium等重要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20余次。曾任美国国立射电天文台观测建议书评审委员会评审人,是Science、ApJ、MNRAS、A&A、PASJ等杂志审稿人。

主持或者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基金委面上、重点、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群体、科技部973项目、上海市学科带头人计划等。

2008年至今培养博士毕业生5名,博士后出站5名(包括一名外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仍在国内外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有在读研究生4名,在站博士后2名(一名外籍)。

人物荣誉

200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过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领军人才、基础物理科学突破奖等奖项。

2016年10月13日下午,第十一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授奖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袁峰获奖。

入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成就

在ApJ等天体物理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包括在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领域的综述期刊Annual Review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上的一篇第一作者文章,该文是我国在该期刊上发表的第二篇论文。论文被引用1000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引用约4000次,多年连续入选爱斯维尔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研究工作被写入了6本专著,在IAU Symposium等重要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50余次,20余次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科学组织委员会成员或者主席。主持了包括基金委重大、重点等项目。是“黑洞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合作早年发起人之一以及首届论文工作委员会五名委员之一。人才培养方面,已培养学生以及博士后30余人,去向包括(英)剑桥大学、(美)哥伦比亚大学、(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荷)阿姆斯特丹大学、(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日)国家天文台,以及国内的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

科研项目

( 1 ) 黑洞吸积及其天体物理应用, 主持, 国家级, 2009-01--2012-12

( 2 ) 黑洞吸积、外流以及活动星系核反馈, 主持, 国家级, 2012-01--2016-12

( 3 ) 黑洞的活动性以及星系的演化, 主持, 部委级, 2014-01--2018-12

发表文章

1) Bu, D., Yuan, F. & Stone, J. Magnetothermal and magnetorotational instabilities in hot 吸积 flows, 2011, MNRAS, in press

2) Yu, Z., Yuan, F. & Ho, L. On the origin of untraliolet emission and the accretion model of low-luminosity AGNs,2011,ApJ,726, 87

3) Yuan, F. & Bu, D.F. On the convective instability of hot radiative 吸积 flows, 2010, MNRAS, 408, 1051

4) Ding, J., Yuan, F. & Liang, E. Electron heating and acceleration by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 hot accretion flows, 2010, ApJ, 708, 1545

5) Yuan, F., Yu, Z. & Ho, L. C. Revisiting the Fundamental Plane of 黑色 Hole Activity at Extremely Low Luminosities, 2009, ApJ, 703, 1034

6) Yuan, F., Lin, J., Wu, K., & Ho, L. A Magnetohydrodynamical Model for the

Formationof Episodic Jets, 2009, MNRAS, 395, 2183

7) Yuan, F. Xie, F.G. & Ostriker, J.P. Global Compton heating and cooling in hot 吸积 flows, 2009, ApJ, 691, 98

8) Bu, D.F., Yuan, F. & Xie, F.G. Self-Similar Solution of Hot Accretion Flows with Ordered Magnetic Field and Outflow, 2009, MNRAS, 392, 325

9) Yuan, F., Zdziarski, Andrzej, A., Xue, Yongquan, Wu, Xue-Bing, Modeling the hard states of XTE J1550--564 during its 2000 outburst, 2007, ApJ, 659, 541-548

10) Yuan, F., Shen, Zhi-Qiang, Huang, L., Testing the Radiatively Inefficient 吸积 Flow Model for Sagittarius A* Using the Size Measurements, 2006, ApJ, 642, L45-L48

11) Yuan, F., Cui, W. The radio---X-ray correlation and quiescent state of 黑色 hole sources, 2005, ApJ, 629, 408-413

12) Yuan, F., Cui, W., Narayan, R.  An 吸积Jet Model for Black Hole Binaries: Interpreting the Spectral and Timing Features of XTE J1118+480,2005, ApJ, 620, 905-914

13) Yuan, F.,  Narayan, R. On the nature of X-ray BRIGHT optically-normal galaxies, 2004, ApJ, 612, 724-728

14) Yuan, F., Zdziarski, A. A. Luminous hot 吸积 flows: the Origin of X-ray emission of Seyfert galaxies and 黑色 hole binaries, 2004, MNRAS, 354,953-960

15) Yuan, F., Quataert, E.,  Narayan, R. On the Nature of the Variable Infrared Emission from Sagittarius A*, 2004, ApJ, 606, 894-899

16) Yuan, F., Quataert, E., & Narayan, R. Nonthermal Electrons in Radiatively Inefficient 吸积 Flow Models of Sagittarius A*, 2003, ApJ, 598, 301-312

17) Yuan, F.Luminous hot accretion flows:thermal Equilibrium curve and thermal stability, 2003, ApJ, 594, L99-L102

18) Yuan, F., Markoff, S., Falcke, H., A 贾森·特里ADAF model for 人马座A, 2002, A&A, 383, 854-863

19) Yuan, F., Markoff, S., Falcke, H., Biermann, P.L. NGC 4258: A jet-dominated low-luminosity AGN?, 2002, A&A, 391, 139-148

20) Yuan, F.Luminous hot 吸积 disks, 2001, MNRAS, 324, 119-127

21) Markoff, S., Falcke, H., Yuan, F., Biermann, P.L., The Nature of the 10 kilosecond X-ray flare in Sgr A*, 2001, A&A, 379, L13-L16

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谢富国,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张惠,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部德福,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于照茏,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吴茂春,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刘超,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牟国斌,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杨其祥,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参考资料:

现指导学生

徐珮瑶,硕士研究生,070402-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牛书,博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邓慧红,硕士研究生,070401-天体物理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研究队伍-正高级-袁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21-12-22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授奖.news.sciencenet.cn.2016-10-13

袁峰.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11-28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