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洋(英文名:Four oceans)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千米,其中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由于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近似于椭圆形,两头窄、中间宽。其面积约为179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平均深度约为4028米,也是最深的大洋,还是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9336.2万平方千米,轮廓略像“S”形,东西狭窄,南北延伸。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492万平方千米。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北极为中心,面积约为1310万平方千米,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因为洋面上终年覆盖着冰,所以称为“北冰洋”。
海洋简介
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且彼此相连的广大水域是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29%。因为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有人将地球称为“水球”。但整体上看,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值得注意的是,海和洋并不是一回事,我们通常把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作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
传统意义上的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总称,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积为36100万平方千米,是地球表面积的71%,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由于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近似于椭圆形,两头窄、中间宽。其面积约为179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平均深度约为4028米,也是最深的大洋,还是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9336.2万平方千米,轮廓略像“S”形,东西狭窄,南北延伸。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492万平方千米。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北极为中心,面积约为1310万平方千米,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因为洋面上终年覆盖着冰,所以称为“北冰洋”。
命名由来
太平洋
1519年,葡萄牙人斐迪南·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通过波涛汹涌的麦哲伦海峡后进入了一个新大洋,在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的数十日航途中,洋面风平浪静、天气晴朗,船员们称新大洋为“和平之洋”,中文译为“太平洋”。
大西洋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传说阿特拉斯住在大西洋中,能知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有擎天立地的神力。赫拉克勒斯阿特拉斯因反对主神宙斯失败,被罚支承天宇。人们为纪念他,认为远方的大洋就是大力神栖息的地方,故取名“大西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统一定名为大西洋。
印度洋
古代欧洲人认为印度是东方的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到了印度就是到了东方。 1497年,葡萄牙帝国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所经过的洋面称为印度洋。1570年的世界地图集正式将其命名为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因为它介于亚、欧、北美三大洲之间,终年气候寒冷,是“北极之海”,1845年在伦敦地理学会上正式命名为北冰洋。
太平洋
太平洋(the Pacific Ocean),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北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为界,南抵南极洲并与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成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域,东南以南美洲南端合恩角至南极半岛间连线同大西洋分界,西南从马六甲海峡北端沿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小巽他群岛南岸到新几内亚岛南岸的布季,越过托雷斯海峡与澳大利亚约克角的连线,以及塔斯马尼亚州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太平洋总面积为18134.4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35.6%,占世界海洋面积的近1/2,东西最宽处19900千米,南北最宽处15900千米,平均水深3940米。太平洋中较大的岛屿有2600余个。太平洋海域广阔,港湾众多,有许多条联系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重要海运航线。太平洋在世界海运中的地位仅次于大西洋,拥有世界海港总数的16%、货运周转量的30%、货物吞吐量的25%。太平洋沿岸港口众多,主要有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东京、悉尼、洛杉矶、西雅图、温哥华等。
位于太平洋区域的共有28个海,它们是: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苏禄海、西里伯斯海、马鲁古海、哈马黑拉海、斯兰海、爪哇海、巴厘海、佛罗勒斯海、萨武海、班达海、帝汶海、阿拉弗拉海、俾斯麦海、珊瑚海、所罗门海、塔斯曼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别林斯高晋海、阿拉斯加湾、加利福尼亚湾。其中面积最大的海,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珊瑚海,面积为479万平方千米,其次是我国的南海(面积为360万平方千米)、北太平洋的白令海(面积为230.6万平方千米)和南太平洋的塔斯曼海(面积为230万平方千米)。
大西洋
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北以冰岛-法罗海槛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北冰洋为界。南临南极洲并与太平洋、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至南极半岛间连线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与南极洲相连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过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相通,东部经直布罗陀海峡通地中海、再过苏伊士运河到印度洋。大西洋总面积为9431.4万平方千米,南北长15742千米,东西宽约6852千米,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5.4%,平均水深为3575米。大西洋中群岛众多,如加勒比海中的大、加勒比群岛,佛得角群岛等。大西洋在世界航运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航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同时大西洋沿岸几乎都是各大洲最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国家,贸易、经济交往频繁,是世界环球航运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枢纽。每天航行在北大西洋航线上的船只平均有4000多艘,拥有世界65%的货物周转量和60%的货物吞吐量,是世界航运最发达的大洋。在全世界的2000多个港口中,大西洋沿岸的占了60%,拥有伦敦、纽约、迈阿密、皇家安特卫普足球俱乐部、鹿特丹等世界知名港口。
位于大西洋区域的海共有20个,它们是:波罗的海、北海、爱尔兰海、地中海、利古利亚海、第勒尼安海、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爱琴海、马尔马拉海、黑海、亚速海、加勒比海、斯科舍海、威德尔海、比斯开湾、墨西哥湾、圣劳伦斯湾、哈德逊湾、几内亚湾。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面积为289万平方千米;其次是北大西洋西岸的加勒比海(面积为275.4万平方千米)和北大西洋东岸的地中海(面积为250万平方千米)。最小的海是位于土耳其西北隅的马尔马拉海,面积仅1.1万平方千米,它也是世界最小的海。
印度洋
印度洋(the Indian Ocean)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及南极洲之间,其西南部以非洲南端的厄加勒斯角之东经20°经线与大西洋为界,东面以中南半岛西岸、苏门答腊岛西岸、爪哇和小巽他群岛南岸、澳大利亚大陆以及通过塔斯马尼亚州南端的东经146°经线与太平洋为界,南至南极大陆的北缘。印度洋总面积7411.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0%,平均水深3840米,仅次于太平洋,位居四大洋海洋深度第二位,其最深处在阿米兰特群岛西侧的阿米兰特海沟底部,深达9074米。印度洋是世界四大洋的枢纽,从印度洋走海道进出太平洋、大西洋都非常方便,波斯湾更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石油命脉。印度洋大约拥有世界海港总数的10%、货运周转量的10%和货物吞吐量的16%。印度洋沿岸著名的海港主要有孟买、科伦坡、蒙巴萨、塞得港、卡拉奇、达累斯萨拉姆等。
印度洋属海较少,位于印度洋区域的海总共有6个,它们分别是:红海、阿拉伯海、缅甸海、波斯湾、孟加拉湾以及大澳大利亚湾。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印度洋西北部的阿拉伯海,其面积为386.3万平方千米;其次是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面积达217.2万平方千米。
北冰洋
北冰洋(the Arctic Ocean)是世界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总面积1478.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1%。平均深度1200米,最深处5527米,在格陵兰海的东北部。其经白令海峡通太平洋,经挪威海、格陵兰海以及罗森海海峡和史密斯海峡通大西洋。北冰洋分为北欧海域(包括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及白海)和北极海域(包括亚洲、北美洲大陆北岸的边缘海、大小海湾和海峡以及北冰洋主体部分)。北极海域以罗蒙诺索夫海岭、门捷列夫海岭(阿尔法海岭)、南森海岭(加克尔海岭)为界,分隔成南森海盆、欧亚(罗尔德·阿蒙森)海盆、马卡罗夫海盆和加拿大海盆,深度多在3000~4000米。该地区大陆架宽广,面积达584万平方千米,约占北冰洋总面积39.6%,尤以亚欧大陆北部一侧宽度较大。冬季大部分洋面结冰。海冰最大覆盖面积(3月)为1140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7.3%。暖季只有近一半洋面覆盖海冰。
位于北冰洋区域的海有10个,它们是:挪威海、格陵兰海、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帖夫海、东西伯利亚海以及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和巴芬湾。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北欧沿岸的巴伦支海,面积为140.5万平方千米;其次是挪威海,面积为138.2万平方千米。
相关知识
第五大洋-南冰洋
南冰洋(Southern Ocean),又称南极洋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具有南极大陆边缘海的性质,因此人们以前称为“南极海”。但是,由于海洋科学家们发现“南极海”海域有不同于四大洋的洋流,于是国际水文地理组织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于是称之为“南冰洋”或“南极洋”、“南大洋”。称“南冰洋”,是与北冰洋相对应;称“南极洋”,是因为其位置在南极圈;称“南冰洋”,也是因为在地球的最南部。国际水文地理组织划定南极洋的范围,是以南纬60°为界的经度360°内包围南极洲的海洋。主要包括罗斯海、别林斯高晋海、威德尔海、阿蒙森海,部分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峡以及部分新西兰南部的斯克蒂亚海,面积2032.7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度为17968千米。南冰洋有巨大的南极绕极流,除南极沿岸一小股流速很弱的东风漂流外,其主流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西风漂流。这是宽阔、深厚而强劲的风生漂流,南北跨距在南纬35°-65°之间,其深度是自海面到海底的整个水层。南极洋流的长度有21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洋流,流量为1.3亿立方米/秒,等于全世界所有河流流量总和的100倍。南冰洋的深度一般在4000-5000米之间,最深点为南桑德韦奇海沟,达到7235米。南极洲常年被冰盖覆盖。南极冰盖在3月份有260万平方千米,在9月份则达到1880万平方千米,是3月份的7倍多。此外,南冰洋磷虾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藏量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其蕴藏量一般估计为1.5-10亿吨,最高估计数为50亿吨,年捕获量可达1-1.5亿吨。
参考资料 >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宣布:承认南大洋为世界第五大洋.英语点津-中国日报网.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