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平,1971年5月生,四川南部人,博士,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生态学),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人物经历
2006/11-至今,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2008.12-2009.12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访问学者)
2004/-1-2006/10,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期间,2014.09-2014.12在英国威尔士NEWI进修)
2001/09-2003/12,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
1998/09-2001/07,东北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
1997/07-2001/08,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讲师
1994/09-1997/07,西南师范大学,生态学,硕士
1990/09-1994/07,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学士
主持项目
1.林下小径竹大面积开花死亡的生态后果及森林群落应对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01-202512,主持
2.生态保护红线现场生态监测校核与专题评估,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委托项目,2018.09-2020.09,主持
3.高山亚高山彩叶林景观退化现状及成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017.07-2020.12,主持
4.异质生境驱动的喀斯特槽谷区退化植物群落恢复过程及机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2016.07-2020.06,主持
5.林下小径竹类与冠层树种共存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01-2019.12,主持
6.生态敏感性参数修订及其情景分析,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委托项目,2018.03-2018.12,主持
7.重庆市库区重要支流(涪陵-巫山段)河流形态与河岸带调查与评估,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后续工作:库区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项目),2015.05-2017.07,主持
8.新时期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4.11-2017.11,主持
9.植物凋落物分解及其在重庆石漠化地区土壤生态恢复中的作用,重庆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010.01-2013.07,主持
10.小径竹类与冠层树种幼苗更新: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1.1-2013.12,主持
11.破碎化森林生境中藤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热带山地雨林更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1-2010.12,主持
12.西南山区退化天然林近自然化恢复技术示范,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专题,2007.05-2010.12,主持
13.亚高山小径竹克隆种群对林窗干扰的反应及对林窗更新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2004.01-2006.12,主持
14.森林退化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其生物调控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子课题,2002.05-2007.05,主持
15.三峡水库消落区植被恢复和护坡效应研究,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2005.01-2006.12,主持
16.藤本植物对热带山地雨林林窗更新的影响,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2002.08-2003.12,主持
17.重庆市地区石漠化基质上的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机制与恢复技术研究,重庆市科委基础研究,2002.09-2005.12,主持
研究兴趣
1.森林生态系功能及统稳定性;
2.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
3.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
4.陆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社会任职
重庆市生态学会理事长
中国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生态学学会种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常务理事
生态安全与保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
个人成就
陶建平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专题以及科技支撑计划专题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6部。
参考资料 >
生命科学学院.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