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河,又名玉龙喀什河(Yulongkashi River),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境内的一条河流,地理坐标为北纬35°25'~38°05'、东经79°22'~81°41',流域东邻于田县克里雅河流域,南以昆仑山和喀拉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和克什米尔为界,西与喀什地区的叶尔羌河流域接壤。据语言学方面的考证,“玉龙”为古维吾尔语,意为白,因河中出白玉(羊脂白玉)而得名。
白玉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穆士塔格山,是和田河一级支流。河流出山口后,经过平原灌区,在下游的阔什拉什附近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形成和田河,最终汇入塔里木河。白玉河河源至汇合口全长504千米,全流域面积20274.2平方千米,横跨于田、策勒县、和田三县,是和田地区水量最大的河流。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山区的降雨、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地下水是白玉河径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4×108立方米,高山源流区及中低山汇流区人类活动较少,水质基本无污染,河流天然水质良好。白玉河的地形为流域地势南高北低,上游为高山区。河道弯曲,呈不规则河型。流域内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旱少雨,春夏多沙暴浮尘天气。
因该流域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较小,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加之随着人口在不断增长,当地生产力水平不发达,当地除了传统农业、传统地毯编织业、传统副食品加工业之外,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容易获取财富的玉石采挖上。因白玉河河谷内进行挖掘采玉,大面积、长距离的破坏了原河谷地貌,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基本无植被分布。因此,针对新疆白玉河由于采玉造成河道原始地貌形态破坏严重的现状,提出采用土壤种子库修复的手段进行原生态的斑块状灌草生态景观营造,对河道地貌景观进行修复;以生态防洪工程建设、河道蜿蜒性和断面几何形态保护为主对河流形态进行保护与修复;以生态基流下泄和拦河工程鱼类保护设施为主对河流纵向连通性进行保护与修复;以生态岸坡防护为主对横向连通性进行保护与修复,构建了白玉河地貌形态保护与修复体系。
名称由来
据语言学方面的考证,“玉龙”为古维吾尔语,意为白。玉龙喀什河即白玉河,因河中出白玉(羊脂白玉)而得名。当地人称它为“河坝子”。
位置境域
白玉河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北纬35°25'~38°05'、东经79°22'~81°41'。流域东邻于田县克里雅河流域,南以昆仑山脉和喀拉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和克什米尔为界,西与喀什地区的叶尔羌河流域接壤。
历史变迁
据说,白玉河在古时候是一个漫漫水沼,与西边并行的喀拉喀什河(墨玉河)汇合成和田河。和田最初有一半就是在这样一个自然形成的古河床西畔发展起来的。最早记载白玉河的是《史记》。记有于闻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魏书》首次记载白玉河北流;《通典》记载白玉河北流里入计戍水。可以推断。白玉河在东汉前期是东流的,到魏晋南北朝时代逐渐改向北流了。而白玉河的改道是随着帕米尔高原河的北移而北移的。近代,和田河的下游仍在不断改道。改道总的趋势是不断北移的。
秦汉以来,白玉河的东西绿洲就是于阗国农业发达的腹心地带。随着经济的发展,绿洲的开发,于阗国人口也迅速增长。《汉书》中记载金玉国人口19300人。《后汉书》记载于阗国人口为83000人。整个秦汉时代,白玉河绿洲正处于开发时期,尚无受风沙威胁的记载。蚕桑的传入,使白玉河绿洲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得到了进一步开发,成为“土宜五谷并水蛇麻”,“桑林叠翠”之地。这期间精绝一带地方,已发生了严重的沙漠化,而白玉河每年有23亿多立方米的河水灌溉,沙模化的情势尚不明显。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白玉河绿洲已开始沙漠化。首先是白玉河北流,南河断诚,使白玉河绿洲与渠勒绿洲、扜弥绿洲、精绝绿洲分割开来了。白玉河绿洲的东部和北部开始沙漠化。法显、宋云、玄类到金玉国时,对这种沙漠化情况都有记载。法显攀路有“大沙碛”,“难以涉履”,玄类记载“瞿萨旦那国,周四千余里,沙碛太半,壤土隘狭”。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于阗就受柔然和吐谷浑侵扰,唐代以来,吐蕃多次侵占于阗,使生产力遭到破坏,水利设施荒废,缓慢了玉龙喀什绿洲的开发进程,促使绿洲边缘地带逐步沙漠化。但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沙漠化还没有对绿洲形成致命的威胁,绿洲的腹心地带还是比较繁荣的农业区。
宋元明时代是白玉河绿洲严重沙漠化的时期。这段时期有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的24年宗教战争;有公元1141年至1283年共计120多年的包括西辽侵占金玉国,蒙古统治者各汗国之间为争夺于阗的连续战争,有1477年至1570年近100年的统治于阗的各派系之间的战争。连年的战争,使劳动人民大量死亡和外逃,农田荒废、水利设施废弃,白玉河水得不到合理利用,加速了白玉河绿洲的沙漠化。这500多年的时间,沙漠向绿洲推进了60一100公里,最远的地方向绿洲推进了160公里以上,于阗国繁荣的农桑地带,文化地带都已湮埋在沙漠之中。从沙洲至于阗的交通干线向南移了40一50公里位于白玉河和墨玉县绿洲之上的处重要古遗址,有14处在这段时期埋入沙漠之中。到13世纪,于阗国已经很萧条了。公元1273年至1275年马可·波罗在于阗时,说这里交通阻塞,田园荒芜,许多人死于饥饿。
清代至民国期间,白玉河绿洲虽然得不到显著的恢复,但绿洲的沙漠化过程比宋元明时代减慢,绿洲腹心地带的农桑有了新的发展。这250年时间,虽然和田也经历了大小和卓之乱、准噶尔汗国之乱,清平张格尔叛乱,但延续的时间不太长,整个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人口增长很快。人口增加,标志着农桑畜牧业的发展,但也为生态环境的恶化理下了危机。爱新觉罗·旻宁年年林则徐来和田考察时,曾到白玉河西的塔瓦克地方,筹划修建龙口市灌田垦荒的事。他到和田时,说这里“田庄甚多,树木极为茂密”。公元年滴戍新疆的官吏赵贵华来洛浦县、和田、墨玉考察蚕桑时,说这里桑陌相连,风光秀媚。
清道光年年林则徐来和田考察时,曾到白玉河西的塔瓦克地方,筹划修建龙口灌田垦荒的事。他到和田时,说这里“田庄甚多,树木极为茂密”。公元1907年谪戍新疆的官吏赵贵华来洛浦、和田、墨玉考察蚕桑时,说这里桑陌相连,风光秀媚。建国多年来白玉河绿洲的沙漠化一年比一年严重,绿洲的生命圈日益缩小,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尤其是1958年后,不适当地提出向沙漠进军的口号,开荒造田,毁林毁草,一方面使绿洲外围沙漠不断侵进另一方面使绿洲内部的土地也成片成片地成为活动性沙丘。
1958年前后白玉河东的洛浦县开荒17万亩,白玉河西的和田县开荒21万亩。当时开垦的荒地现在全部弃耕。三十多年来,洛浦县累计毁掉天然胡杨林13万亩,和田县累计毁掉天然胡杨林16万亩,绿洲边缘的天然防沙屏障几乎被摧毁了。截至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平原草场的覆盖率不到40%,有的还不到10%;草场中沙化面积增长很快,玉龙喀什绿洲中有草场500多万亩,已经沙化的多达300万亩。沙漠全面向绿洲推进了1000--3500米,最远的地方推进了10多公里。仅洛浦县的杭桂乡被沙包里掉的耕地就多达7000多亩。
2020年,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位于和田河支流白玉河中游河段,属于山区河段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以生态输水、灌溉补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78.13亿元,工程水库总库容5.36亿立方米,最大坝高为233.5米,属II等大(2)型工程。2025年5月20日,玉龙枢纽工程高址墩混凝土顺利浇筑封顶、发电厂房开挖完成并开始浇筑首仓混凝土、大坝填筑至EL.2000m,标志着玉龙枢纽工程整体进度迈上新的台阶。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白玉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坡穆士塔格山,最高海拔高程7167米,是和田河一级支流。从河源市至同古孜洛克水文站之间山区河长340千米,集水面积14575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1%,同古孜洛克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2.54×108立方米(1956年—2010年)。河流出山口后,经过平原灌区,在下游的阔什拉什附近与喀拉喀什河汇合,形成和田河,最终汇入塔里木河。白玉河河源至汇合口全长504千米,全流域面积20274.2平方千米,横跨于田、策勒县、和田三县,是和田地区水量最大的河流。
水文特征
径流
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山区的降雨、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和永久积雪融水、地下水是和田河流域径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径流深流域平均高程递增的规律,主要是径流产生于山区,散失于丘陵、平原区;径流深随冰川覆盖率递增明显。同古孜洛克站是白玉河水量基本控制站,经过对系列的查补和展延,白玉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4×108立方米,按径流量大小在和田地区河流中排位第一。年内分配不均匀,7月份为水量最大月,该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8.6%,连续最大四个月(6月—9月)水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7.5%,同古孜洛克站四季水量分配很不均匀,夏季(6月—8月)水量占年水量的79.9%;冬季(12月—2月)水量占年水量的3.4%。喀拉喀什河、白玉河四季来水量不均匀,对和田县境内工、农业生产非常不利。
白玉河分别以丰、平、枯代表年切割基流,得出白玉河多年平均基流量为4.09×108立方米,占径流量的18.1%。尽管该部分属于山区地下水补给,但实际上大多也由冰雪融水转化面来。据和田河中下游水文考察报告估计和田河降水补给约7%左右,于是该两河剩余的10%和15.1%为季节性融雪所形成的径流。
洪水
白玉河属冰雪消融性河流,盛夏大规模的冰雪消融是河流洪水形成的最基本原因,另外中、低山带的暴雨可形成暴雨洪水。根据白玉河不同洪水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的洪水:暴雨型洪水、融雪型洪水、混合型洪水。其中暴雨与融雪混合型洪水多发生在夏季6月、7月、8月,其原因为高温和大降水一般都集中于夏季。混合型洪水是高山冰雪融水与暴雨混合型洪水叠加而形成。主要特征是:在融冰雪洪水规律的流量过程线上叠加一个尖瘦的暴雨型洪峰,这类洪水具有融雪与暴雨洪水的双重特性,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此类洪水对防洪对象最具威胁。白玉河黑山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与最小洪峰之比为4.32,Cv值为0.38;而下游的同古孜洛克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与最小洪峰之比为4.33,Cv值0.38。
泥沙
悬移质
河流泥沙大小与流域内的气候、地质、土壤、植被、流域坡度、暴雨强度及河流的补给来源有关,同时人类活动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白玉河发源于昆仑山脉,高山区是径流主要形成区,也是泥沙主要侵蚀区。河流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高山区河道陡峻,冰碛物丰富,冷冻剥蚀风化严重;中低山区气候干燥,地表物理风化强烈,在河道和地表有丰富的沙源,在洪水期,融雪或暴雨将大量泥沙冲入河道,河流含沙量大量增加;前山丘陵区,植被稀疏,多有风积沙土覆盖,河流水量大,为主要产沙区;出山口附近,水量和输沙量均达最大值;出山口以后为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区,河道纵坡减缓,河水大量渗漏,水量逐渐减小;下游河流穿行沙漠区,洪水侧蚀和风沙吹入,增加了河流含沙量。
根据多年平均含沙量统计分析,白玉河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1122×104吨,多年平均含沙量为5.0kg/m3。实测年最大断面含沙量为2002年9月8日的367kg/m3。白玉河输沙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9月,而其他月份河流含沙量很小。白玉河同古孜洛克站6月份平均含沙量6.56kg/m3,是年平均含沙量的1.31倍,11月份平均含沙量仅0.022kg/m3,最大月平均含沙量是最小月平均含沙量的150倍。
同古孜洛克(二)站连续最大四个月(5月—8月)含沙量占多年年平均含沙量的96%,说明河流含沙量受河流来水量变化影响较大。1978年汛期6月—9月最大四个月输沙量为3905×104吨,占当年输沙量3921×104吨的99.6%,7月最大一个月的输沙量为2631×104吨,占当年输沙量的67.1%;1999年8月2日最大一日输沙量为63.5×104吨,占当年输沙量的1.6%,最大年输沙量是最小年输沙量的12.6倍。汛期6月—9月平均含沙量变化在0.25kg/m3~22.7kg/m3之间。
由于白玉河洪水组成和成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河流含沙量与洪水之间的关系较复杂。白玉河黑山(三)站1987年7月31日发生当年最大洪峰流量372m3/s,而最大含沙量提前发生在7月30日。同古孜洛克(二)站1989年7月28日发生本年度最大洪水,洪峰702m3/s,但当年的最大含沙量发生在9月2日。洪峰流量与沙峰的大小及出现的时间并非一一对应,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这与洪水发生时间、类型及水沙传播机制等有关。
白玉河推、悬沙比为3%~5%;在喀拉喀什河乌鲁瓦提水库初设阶段,新疆水电设计院委托西北水科所进行推移质水槽试验,试验结果:推、悬沙比为2.5%,丰水年最大值为5%。这个比值与和田管理处的结论相近。若取白玉河推、悬沙比为2.5%,则白玉河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28.05×104吨,输沙总量为1150×104吨。根据调查达克曲克水电站场址河段推移质泥沙粒径较大,推移质平均粒径在30cm~50cm之间。
冰情
根据白玉河同古孜洛克站冰情观测记录统计,白玉河多年平均封冻天数18天,最长封冻天数44天,一般11月中旬进入初冰期,次年3月开始解冻,最大河心冰厚0.16m,最大岸边冰厚0.32m。
水质
白玉河径流补给主要以高山融冰、融雪补给及中低山区降水为主,高山源流区及中低山汇流区人类活动较少,水质基本无污染,河流天然水质良好。根据同古孜洛克水文站、玉河渠首水文站水化学实测资料统计,玉河天然水质pH值7.8左右,离子总量汛期100mg/L左右,平、枯水期玉河为700mg/L左右。氟化物汛期玉河为0.5mg/L~0.7mg/L,枯水期玉河为0.8mg/L~0.9mg/L。玉河天然水质符合饮用和灌溉水质标准。另据3a毒物分析测定,选用13项参数进行综合评价,水质无污染。玉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是CL-HCO3-Na-Ca。白玉河在出山口以上属于较高矿化度、适度硬水,出山口以后,演变为高矿化度、硬水。受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矿化度和硬度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丰水期河水矿化度较低,枯水期矿化度增高,其年内变化趋势为汛期最低,汛后次之,冬季最高。
自然地理
气候
白玉河流域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属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及年温差均较大,全年干旱少雨,春夏多沙暴浮尘天气,由于浮尘天气造成的年重度污染天气达306天,每平方公里月降尘量高达619.08吨。流域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常年平均气温12.5℃,全年日照充沛,年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大于10℃积温4000℃~4500℃。平均日照市时数在450小时以上。同古孜洛克水文站多年平均气温10.6℃,历年最高气温40.5℃,历年最低气温-25.6℃。
降水
白玉河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北坡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含湿气流受阻于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造成低山区及平原区降水稀少,但中、高山区可形成较大降水。同古孜洛克水文站多年平均降水量69.3mm,历年最大降水量215.8mm,1d最大降水量32.5mm。和田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38.4mm,历年最大降水量114.1mm。流域处于内陆干旱区,降水量小,年内分配不均,是白玉河降水量年内分配的基本特征,流域降水主要集中于5月-8月,占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如同古孜洛克水文站夏季(6月-8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3.3%,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大多出现在5月一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2%。和田气象站春季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1.7%,夏季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4.3%,秋季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0.9%,冬季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1%,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大多出现在5月-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5%。
不论是平原区或山区,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都具有同步性。降水量的多年变化,一般可用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和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和田气象站的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达33.6,同古孜洛克水文站的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比值为11.2,降水量变化山区小于平原,西部小于东部。用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来分析各站降水量年际变化,和田气象站年降水量Cv值为0.75,同古孜洛克水文站年降水量Cv值为0.63。由此可见,山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小于平原区,降水垂直地带分布明显,年降水量随高程上升而增大,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降水量3。
地质
西昆仑白玉河地区地域广阔,包括了3个一级构造单元,塔南拗陷区、塔南古隆区、昆仑陆缘活动带、羌塘地块、冈底斯地块5个二级构造单元,经历了自中条旋回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不同构造单元在历次构造运动中,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等均存在差异性;同时导致该区深大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
地形地貌
白玉河的地形为流域地势南高北低,上游为高山区。海拔高程2500米以上为中昆仑山主脉和喀拉昆仑山,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为现代冰川和永久积带,为径流的主要补给区,据《中国冰川目录》统计,白玉河流域共有1331条冰川,总面积为2958.31平方千米,冰川覆盖度为20.30%,储量为410.3246立方千米。
白玉河河道弯曲,呈不规则河型。白玉河出山口以下河段河床为宽浅形态,岸坡由自然和人工堆积形成,局部被河水冲刷成陡立岸坡,坍塌、淘蚀时有发生。河道纵坡较缓,河势较为稳定。河段床面较宽,主流摆动频繁,河岸不平直,凹凸较多,主流导进的凹岸河段冲刷较为强烈,河岸最大冲深在4~5m。白玉河从源头至和田河汇合口全长518km,河道直线距离278km,河道弯曲系数为1.86,为蜿蜒型河流。因白玉河河谷内进行挖掘采玉,大面积、长距离的破坏了原河谷地貌,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基本无植被分布。随后,相继开展了新疆和田河生态恢复治理工作,对非法沙石料场进行关停,沿岸因采挖玉石形成的深坑、砂石堆初步填平铲平,生态治理效果初显。白玉河纵向阻隔自上而下分别为达克曲克水电站拦河闸和白玉河引水渠首,影响河流纵向连通性的建筑物为2座,纵向连通性指数为0.19个/100km。
土壤
该地区大面积土地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
因生态破坏,该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锐减,原有的野猪、蒙古野驴、野驴、野骆驼、蒙原羚等已经很难见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已近枯竭。
社会经济
和田玉经济
白玉河是白玉的主要产地,主要有青玉、青白玉、黄玉、碧玉、白玉等36种和田玉籽料,其中最为名贵的是在河中采到的羊脂白玉,早已闻名于世。每年洪水退后,有不少人在河中采玉。这里是古代玉石贸易的核心。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后,商贸日益兴盛,为满足跨境交易需求,于阗国铸造了丝绸之路南道重要流通货币——和田马钱。这种钱币融合中原铁两制计量方式与希腊铸币工艺,体现了东西方货币文化的交融。叶尔羌汗国时期(相当于明代)的中亚史学家米尔咱·马黑麻·海答儿在其所著的《拉失德史》中写道:“和田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城镇之一,但现在只有玉石值得称道了。”
该地区同时也是玉石之路的中心和东西两半段的交会点。和田市白玉河大道两旁早年是沿河摆摊的玉石小商贩,以地摊经济为主;现在是4个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和田玉籽料交易市场。和田玉交易市场上,经常会遇见国际买家。如来自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客人等。历史上该地区存在滥采乱挖现象。2018年起,和田地区专门组建和田玉保护发展中心(局),制定出台《和田玉保护发展管理办法》《和田玉籽料开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田玉资源的开采及交易活动。2025年5月,新疆和田玉交易市场为期两天的和田玉对游客公盘交易结束,共计成交58批次、8965块、291.9万元。
水利工程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和田河支流白玉河中游河段,于2020年开工建设,属于山区河段的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以生态输水、灌溉补水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78.13亿元,工程水库总库容5.36亿立方米,最大坝高为233.5米,属II等大(2)型工程。2025年5月20日,玉龙枢纽工程高址墩混凝土顺利浇筑封顶、发电厂房开挖完成并开始浇筑首仓混凝土、大坝填筑至EL.2000m,标志着玉龙枢纽工程整体进度迈上新的台阶。
引洪灌溉
2025年7月,新疆和田地区白玉河汛期,当地及时启动生态林引洪灌溉工程,将汛期洪水引入和田市阿克恰勒乡、吉亚乡的天然林区灌溉3万余亩天然林。
生态破坏与环境保护
生态破坏
和田河流域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仅为1.01%,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1955年以来,浮尘天数平均每年增加2.5天,近几年的浮尘天数已高达260多天。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干燥多变的气候,致使和田的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干旱、沙化、盐碱化、风沙、浮尘成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建国50多年来,和田地区就有2万hm2耕地被流沙吞噬。与此同时,作为上游的冰川,据遥感研究报道,该区域冰川整体上表现为后退趋势,面积退缩了1.11%,但是该区域西侧和南侧部分冰川略有前进现象。同样,白玉河径流量与排沙量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由于近年人口在不断增长,当地生产力水平不发达,资金缺乏,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地除了传统农业、传统地毯编织业、传统副食品加工业之外,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容易获取财富的玉石采挖上,由于人们在不断采挖玉石,而且采挖玉石人数又在不断地增加,导致河床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位下降,严重影响到中下游人们生产生活状况。此外,地处白玉河流域的和田市、和田县、洛浦县和墨玉县,污水处理厂均为简易氧化塘。该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低,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白玉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进而影响了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针对新疆白玉河由于采玉造成河道原始地貌形态破坏严重的现状,提出采用土壤种子库修复的手段进行原生态的斑块状灌草生态景观营造,对河道地貌景观进行修复;以生态防洪工程建设、河道蜿蜒性和断面几何形态保护为主对河流形态进行保护与修复;以生态基流下泄和拦河工程鱼类保护设施为主对河流纵向连通性进行保护与修复;以生态岸坡防护为主的横向连通性进行保护与修复,构建了白玉河地貌形态保护与修复体系。
风景名胜
当地人不把这条产白玉的河叫白玉河,他们称它为“河坝子”。如今,这条“河坝子”已经成为和田当地一个热闹的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冷而不寒,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发生,多风沙天气,秋季降温快;全年降水稀少,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适合冬季旅游。
参考资料 >
白玉河.新疆频道_央广网.2025-08-13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3
辛勤耕耘结硕果 接续奋进再扬帆——庆祝玉龙枢纽工程高趾墩浇筑封顶、厂房浇筑首仓混凝土.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3
白玉河.央广网.2025-08-06
不再“疯狂”的石头 新疆整治利用和田玉谋取私利问题.中国经济网.2025-08-13
新疆和田玉(子料)公盘交易首次向游客开放.中国新闻网.2025-08-13
生态活水引过来 新疆和田市3万余亩天然林获滋养.中国日报网.2025-08-13
【和田】----玉龙喀什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