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战斗机
来源:互联网

第六代战斗机(英文:Sixth Generation Fighter Jets)通常是指人工智能控制的吸气式高超音速战斗机,是一种诸多大国已经进入概念提案研制阶段的战斗机。各国正在研究原型机,使用第六代航空发动机,更加强化隐形能力和光电航电装置,具有智能辅助技术、空中机器人协同等功能并经济性化的一种信息化战场下的新一代战斗机。

2019年第53届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法国、德国西班牙三国政府支持的第六代战斗机全尺寸模型公开亮相。日本英国意大利联合开发的GCAP战斗机计划,目标在2035年前部署。2024年12月,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代战斗机成功首飞”的传闻成为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授予波音公司生产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机项目合同,并命名为F-47。

第五代战斗机相比,第六代战斗机通过第六代航空发动机的机动性以及全翼身融合和大升阻比设计,使飞机在各种高度、各种姿态下的机动性和隐身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六代机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天、电、网一体化,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互联互通互操作。

研发背景

军备竞赛的催生

随着全球各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加剧,大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军事优势纷纷投入精力和国防预算来研发高尖端武器。因此,各国在海陆空军武器发展上都出现了激烈的竞争,而这必然有在战斗机发展上的竞争。对于战斗机的发展,主要军事大国都有类似于“研制一代、装备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战略,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军备竞赛催生的结果。因此,在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之际,各国对于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制也提上了日程。

世界上正式宣布研制第六代战斗机除了美国以外,还有俄罗斯法国日本印度等国。世界各国基于复杂的国际形势给本国安全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宣称开始研制第六代战机,但因国家间的军事实力、技术水平和研发理念各不相同,对六代机的构想和设计相去甚远。俄罗斯为了恢复大国地位,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研制第五代战斗机苏-57战斗机,与此同时也把目标转向T-50后续换代的第六代战机上。2012年米高扬飞机设计局展示俄第六代战斗机——“电鳐”喷气式隐身无人战机。“电鳐”样机仅重10吨,载弹量2吨,航程4000千米。据称,这种战机具备高速、隐身和无人驾驶等特性,外形酷似脱手镖。未来“电鳐”是一种可执行多重任务的强击机,既可单独行动,也可与有人驾驶战机进行编队行动;既能执行危险的防空压制任务,又能有效打击坦克、军舰或机动导弹发射装置。特别是俄罗斯拟采用二元矢量喷口发动机,其俯仰角度可达正负20度,可以60度大迎角低速飞行和机动,为第六代战机提供强劲的超机动动力。

苏霍伊公司为俄罗斯空军准备的第六代战机方案,将采用串联式三翼面气动布局。前置的全动近距耦合鸭翼与机身边条完全融合,前掠机翼又与机身完全融合,翼根向后延伸至机尾形成水平安定面,双垂尾大角度外倾,S形进气道,外形超扁平,动感十足。该机巡航速度将在马赫数1.26左右,辅以等离子体隐身,其空中突防、对头攻击、高速截击的能力将全面加强。作为欧洲航空大国的法国也不甘落后,法国利用其独立的航空工业体系,早已把未来战机的目标锁定在发展第六代战机上。据法国军方透露,其六代机的发展目标是: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拥有全新的电子战系统;装备高功率激光和电磁武器以及高超声速导弹等。

日本不仅加大投入开始研制第五代隐形战机,而且试图甩开美国单独研制第六代战机。由于日本拥有大量世界高新技术,一旦需要即可以转化为军用技术。据有关媒体披露的消息,日本正在研制的具有“i3”(信息化、智能化和敏捷性)技术的第六代战机,将采用“云射击”及先进座舱技术。“云射击”类似于“云计算”,即利用先进数据链系统,将己方机群形成“云”,通过共享信息等方式,作为群体发动最有效率的攻击。此外,该战机还将采取光传操纵系统。由于使用光纤,消除了操纵信号受到电磁干扰的可能性,并大为减轻操纵系统的重量。对未来战机而言,这是能够决定生死的技术。

除美国之外,世界各国为什么在第五代战机还未列装的情况下,又急于研制第六代战机,这主要基于作为换代战机需要一定的研制周期。各国还没有明确立项研制时间表,但在美国海军2012年4月公布的征询书中可以看出大致的时间节点,该征询书明确要求:F/A-XX应在2030年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明确六代机的使命任务是,在2030~2050年间的“空海一体战”中,与具备电子攻击、综合防空、反隐身及网络电子攻击的敌军进行空中对抗,遂行导弹防御、空中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等任务,以摧毁或削弱敌方对天空的控制。第五代战斗机从研制到部署大约是20年左右时间,第六代战机由于技术复杂、资金投入大、性能要求高,需要的研制周期也相对较长,这也是世界各国急于投入第六代战机研制的一个主要成因。美国国防部就考虑到持续投入大额资金难度较大的因素,已主动将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时间,由原来的2030年延长到了2040年。尽管如此,但有关专家认为,按照世界各国战机的研发周期推算,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第六代机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五代机的缺陷

拥有“4S”标准的第五代战斗机,具备超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超级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并且可以在模拟空战中取得优良的战绩。不过,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展目前仍然存有一些缺陷。

一,第五代战斗机的载弹量还有不足。对于隐身战斗机来说,空对空挂载方案基本够用,空对面挂载方案则捉襟见肘,不仅弹药数量有限,而且因为弹药的体量严重受限,无法攻击大型防护坚固的高价值目标。一旦隐身战斗机不得不采用外挂的方案,飞机的隐身性能顿时会大打折扣,跟普通的F-22战斗机没多大区别了。为此,五代机需要技术和装备方案解决隐身状态下弹药不足的问题。

二,第五代战斗机耗油率较大,限制了其作战半径。以目前主流的第五代战斗机来说, F-22作战半径只有760km,苏-57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也没有超过1500公里,这大大限制了其空域巡航应用的范围。尽管配合加油机可以扩展巡航空域,但是这无疑会增加更大的风险,增加了第五代战斗机的防护压力。

三,五代机的价格普遍过高。以 F-22 为例,作为美国军队现役最先进的重型隐形战斗机,每架战机成本高达1.4亿美元。高昂的价格导致美国装备更新换代的成本不断攀升,国防预算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F-22战斗 机装备规模只有180余架,这将严重影响美军战斗力的发挥。除了美国以外,其他国家也存在五代机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

在人类航空史上,战斗机的分代是进入喷气式时代后才逐渐产生的。一般来说,美制F-111战斗轰炸机F-104战斗机以及俄制米格-21战斗机等被称作第二代战机。美制F-14战斗机、F-15,苏制米格-23战斗机米格-25战斗机,法制幻影2000战斗机等被称作第三代战斗机。第四代战机则大致包括美制F-15战斗机EX、F-16战斗机,俄制苏-27战斗机米格战斗机29等,典型的第五代战斗机则包括美制F-22战斗机F-35战斗机和俄制苏-57战斗机等。需求牵引、技术支撑是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普遍规律。空战对战斗机性能的要求与时俱进,驱动战斗机升级换代的主要是技术突破。第一代战斗机的产生,缘于喷气动力技术的突破。战斗机结构的改进和加力涡喷发动机等一系列技术突破,为二代机提供了技术基础。混合流型结构、加力涡扇发动机、电传飞控、综合航电等技术,推动战斗机进入第三代。而第四代机战机的跃升,主要体现于隐身技术上。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推动主要是信息网络对抗技术的综合推动。隐身技术的本质是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信息网络对抗技术的实质是信息的传递与反传递,电子战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综合对抗,贯穿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环的全过程。

按照战斗机的划代标准,发动机技术是六代机最核心的典型特征。自适应循环发动机是六代机的关键,是当前公认的与之相配套的未来动力系统。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具有三涵道、自适应风扇、先进的CMC材料等技术特征。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航空强国正在极力地发展第六代喷气式战斗机及其配套的动力技术,持续推动下一代航空武器装备发展。

所谓自适应发动机技术,是由于传感器技术和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技术的成熟,使对发动机的控制比过去更简单和方便,工作点的控制更连续,容易实现对飞行阶段全过程的适应性控制与调节。通过控制软件升级,硬件不改变也可以提升发动机的性能,只要能完成变循环工作就可以。

与第五代发动机相比,第六代发动机的功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间推力将增大5%、最大推力增大10%、耗油率降低25%、工作航程提高30%。它可进一步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高速冲刺能力,使第六代飞机在不开加力的条件下保持超音速巡航飞行,使六代机亚音速巡航航程延长30%,续航时间延长70%;超声速巡航航程延长40%,续航时间延长80%。

美国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投入,正逐渐将“理想”演变为“现实”,其成熟的研究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开发和试验验证手段,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各国持续深入研究与思考。

综合以上三个关键的因素,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被动或主动的情况下推进下一代战斗机的研究工作。

技术特点

虽然对于六代机的构想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通过各国在六代战斗机上的研究来看,其技术特点不约而同地在8个方向做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初期提出的六代机设想概念,具有以下特征: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良好的隐形能力、超视距打击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有人/无人模式可以切换、有人机与无人机可以编队作战等。从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对第六代战斗机的具体概念描述和能力特点都不收敛。随着对未来空战的认识,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方案处于不断的变化迭代中。但从公布的信息中可分析得出未来第六代战斗机普遍具有以下特征及作战性能。

总体设计

任务属性

从任务属性分析:作为未来穿透性制空作战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制空权的获取和保持将是其主要的作战任务,但随着空天战场的开辟和竞争,以空制天将是空天争夺的主要的解决方案。制天武器需要平台的携带及提供必要的作战信息支持等,因此未来第六代战斗机也需要执行一定的制天作战任务。

气动外形

从气动外形分析:从国外各厂商提供的概念图象分析,基本采用了无垂尾/浅垂尾的翼身融合扁平气动布局,使飞机在各种高度、各种姿态下的隐身性和机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从直观来看,六代机采用全翼身融合和大升阻比设计,使得机身、机翼和尾翼变得模糊。苏霍伊公司为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准备的六代机方案,将采用串联式三翼面气动布局。前置的全动近距耦合鸭翼与机身边条完全融合,前掠机翼又与机身完全融合,翼根向后延伸至机尾形成水平安定面,双垂尾大角度外倾,S形进气道,外形超扁平,动感十足。波音公司美国空军准备的F/A-XX六代机方案,则采用无垂尾飞翼布局,全翼身融合的外形,酷似B-2轰炸机英国的 “暴风”也采用了翼身融合体设计技术,用以提升飞机升阻比和隐身能力。

机动性

从机动性分析:采用箕身融合气动布局后,平台的机动能力尚不能大幅提高,即使采用推力向量喷管、变体等技术后,只要是有人机,其机动性将会受到限制。但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采用超常规气动布局,矢量推力发动机和智能化飞行控制系统等,可使飞机在极限或边界条件下的可达能力和操控能力将高于五代机,并且其在超音速巡航飞行状态下的机动性能也会得到提高。

相比第五代战斗机,六代机由于采用可变弯度机翼,配合高推比的发动机,可以在亚音速和超音速飞机中表现出超强的机动性能,由于采用超常规气动布局、矢量推力发动机和智能化飞行控制系统,六代机的设计将普遍具备超音速高机动和亚音速超常机动的能力。波音公司宣称,F/A-XX能够实施各种超常规机动,其常规的爬升、盘旋、滚转和直线加速等特性,也将全面优于第五代战机F-22战斗机。2019年9月份,俄罗斯国家航空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谢尔盖·霍赫洛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正在进行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霍赫洛夫称,该机所有其他的特性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机动性能甚至更具隐身性等等。

态势感知

从态势感知系统分析:国外六代机设计标称通过采用智能蒙皮等技术,六代机具有全向传感器和态势感知能力,使其成为穿透性制空作战能力中的火力执行平台及信息节点。

体系作战

从体系作战的角度分析:网络化、信息化是未来制空作战的重要特点,也是支撑体系作战的基础。如果说第五代战斗机是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第六代战斗机将是一种物联网飞机,可真正实现各空间域的一体化协同。第六代战斗机融入作战体系必须实现与体系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甚至火力共享、信号共享,深度协同作战也应该是第六代战斗机基本的能力特征。深度协同作战不仅包括网络云的信息共享、各类型作战平台的编队协同,还包括异构平台的火力协同。

动力系统

从动力系统分析:根据国外的报道,六代机可能采用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AVET)的动力系统。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热力循环调整与优化,具有更高的任务适应能力,可使飞机的燃油效率提升25%,留空时间提升50%,续航提升30%以上,据报道,六代机具备2000 km以上的作战半径及亚音速飞行、高音速巡航的能力,为实现远距的快速到达,需要更高速度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据悉其马赫可能具有不小于2的长时超音速巡航能力,对于美国而言,如在西太平洋地区参与作战,美空军力量需要远程奔袭作战,大航程是其六代机必要的能力需求,不仅可减少加油等物资的保障体系需求,还可增强远程作战的快速性。

智能融合

从军事技术推动和作战需求牵引的综合视角看,第六代机大致包括以下特征:

信网融合

第五代战斗机F-22战斗机虽然具有一定的一体化信息融合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机外传感器网络和机载火控系统,在敌机的探测距离外发现、摧毁来袭敌机或导弹。但是,由于F-22设计于20世纪80年代,F-35战斗机的设计时间在1994年,而美国防部向国会提出《网络中心战》报告是在2001年7月,这就决定了F-22、F-35等第五代战机在网络中心战、融入一体化网络信息体系方面的能力先天不足。海湾战争后美国军队开始加强军事信息网络的一体化建设,迄今已经建成基本成熟的军事信息网络体系,在网络信息体系中,每一个作战单元、作战平台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由于一些此前设计制造的作战平台不具备网络能力,必须对其进行改造才能适应作战需要。而作为最新设计制造的第六代战机,必然在设计阶段即融入网络信息体系,与作战网络中的其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时共享战术信息。

网络化空战是六代机的必然属性,但却不是六代机的独有属性,四代机、五代机也可以具有。从某种角度讲.网络技术可有效支撑装备性能突破技术原理的制约,可充分放大和拓展作战节点的效能。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作战平台逐步实现了指挥协同和信息共享,并正在向火力协同和信号共享迈进。网络化已成为未来作战和装备发展不可扭转的大趋势,网络对作战的重要性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六代机在这一维度上进行空战是必然的,这是共识。通过内置的各种数据链,六代机将能够更加全面地感知战场态势,收集来自陆、海、空、天各节点的信息,真正具备一体化作战能力。

西方国家六代机设想概念具有几大特征: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良好的隐形能力、超视距打击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介入、有人/无人模式可以切换、有人机与无人机可以编队作战等。尽管六代机研发尚处在概念和论证阶段,在研制过程中还会遇到复杂技术难点和巨额资金的困难,但作为一种更新换代装备必然会克服多重阻力,并不断加快其研制进程以满足未来作战的需求。按一代新机研制的周期推算,六代机的研制周期至少也需要15-20年的时间。尽管距离装备部署还为时尚远,六代机的概念汇集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成果。

智能技术

战斗机代际更新,基于显著的技术更新,但也不会完全淘汰原有技术。第六代战斗机的出现,正当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和深入运用。在普遍使用第六代航空发动机,以及在结构上采用全翼身融合、大升阻比设计等技术的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是第六代战斗机的典型和标志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第六代战机的航电、飞控等基础电子信息系统,基于大模型的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技术大量使用在信号情报综合处理、辅助决策、自动控制等环节,以及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的全过程。

无人化在六代机概念研究初始阶段方案颇多,经过这些年的认识,似乎已达成基本共识。六代机可能是由有人战斗机、无人机武库机等多种机型组成的一个族群,有人驾驶的多用途制空战斗机是其主体,有人的六代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将是六代机发展的重要趋势。无人机具有零伤亡,易于快速形成和保持战斗力(不需要培养和训练飞行员)、性能可超越人体耐受极限的独特优势。无人机的应用强烈依赖于通信链路和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智能的权重越来越高。在中远距空战中,作战决策的结构化程度较高,对于决策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中远距空战任务,无人机是完全可以胜任的,且其作战效能一定优于有人机。而对于结构化程度较低的近距空战,无人机可能难以胜任,这也是人们普遍的认识。因此,在美国空战的构想中,采用六代机与无人战斗机协同,无人战斗机负责中远距拦截,六代机负责拦截漏网之鱼。

具有人工智能的无人机在空战中,其OODA每一环的速度都优于人类,在复杂态势下求解最优解也优于人类。无人机智能作战不是简单地寻找最快速的OODA,而是时刻判断态势,寻求对方被杀伤概率与自身被杀伤概率的最佳平衡点。这一境界的达到是科学家依据大数据使用复杂算法实现的,并不是飞行员灵机一现的决策,其决策质量要优于飞行员。基于技术发展判断,在智能化方面,与第五代战斗机相比,六代机智能化程度将大幅提升,比如实时任务规划,态势安全评估等,将能够为飞行员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战术协同

空军历来是高技术军种,以空军为主角(而非单纯的无人机之战)的空战尚未见无人机的加入。但是,无人加油机和作为“MQ-28A“幽灵蝙蝠””的无人机已经出现并逐渐成熟。在无人加油机、“忠诚僚机”和其他无人机加入空战之后,有人、无人机之间的协同将成为空战的基本战术特征。

高隐身性

隐身性能是新一代战机必须具有的基本性能。五代机跨入了隐身作战的门槛,五代机对四代机的空战实现了单方面透明的隐身空战,而六代机对五代机、六代机对六代机的空战则将全面进入隐身空战时代。尽管隐身飞机没有做到全谱隐身,但还没有可靠、成熟、有针对性的探测手段彻底解决隐身飞机的探测问题。现有的探测手段探测隐身飞机获得的信息“似明似暗、若有若无”,远距看不见,中距看不清。这种“似明似暗、若有若无”的战场态势感知特性是隐身空战不好打的根源。

研究表明,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速率已小于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速率。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P波段雷达领域。图5为雷达隐身/反隐身技术发展趋势。对于飞行器而言,隐身的技术优势还将继续维持,但面临着反隐身技术快速发展的显著威胁。对于下一代飞行器而言,隐身不再是一项颠覆性技术优势,而是基本技术要求。基于结构外形、吸波涂料的隐身技术似乎已发展到技术天花板,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新机制的隐身技术,但尚看不出颠覆性新型隐身技术的苗头。尽管反隐身技术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看到的反隐身技术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P波段探测;二是协同探测。这两项技术在战斗机上实现还存在很大困难。在隐身战斗机未来的空战中,有、无体系信息支援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隐身空战的样式。

超机动性

从战机生存力角度看,隐身和速度是可以相互权衡的两个因素。速度提高,对隐身的需求则可以适当降低,当飞行器突防地面综合防空系统时,突防效能与隐身及飞行速度之间的关系。面对现代防空体系,如果飞行器在隐身条件下以1.5Ma超声速状态突防,现役的防空体系基本不具备拦截条件。因此,若飞行器在高空以1.5Ma左右的速度突防,要取得较好的突防效果,则必须与隐身性能相配合。为了贯彻美国空军的穿透型制空作战任务,超机动性能将成为基本技术要求。

机载武器

相比现役五代机,六代机除了能够挂载更加先进的全向攻击导弹外,还将配备用于近距离防身的激光与微波激光武器,可以全天候执行多种任务。而英国最终服役的“暴风”战斗机可以携带 欧洲导弹集团 公司与英国部国防部联合研制的一些未来武器,如下一代 “纵深攻击”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还包括定向能武器

美国诺格公司的六代机方案采用了激光武器。美国的机载激光武器经过ABL计划获得较大的发展,近期又有美国将激光武器用于无人机上的报道。但分析认为,在战斗机上实现激光武器的应用似乎为时尚早。激光武器在临近空间使用,其效能会倍增,但六代机是否具有跨域能力尚待讨论,且实现的技术难度很高。除能量供给和装机质量/体积的制约外,高速条件下,攻击窗口一闪即逝,对于需要能量积累实现毁伤效果的激光武器而言,实在是勉为其难。未来六代机空战,由于进入近距后难以脱离,因此进入的次数十分有限,若激光武器的整体效能(含体积、质量、功耗、跟瞄系统、作战使用约束等)不超过2枚格斗弹,则装机的可能性极低。因此,在未来空战平台备选方案分析中明确:若激光武器达不到备选方案所需的技术成熟度,不会像以往那样等待技术成熟而拖延项目,而可能会选择在后续升级中采用。同时,美国军队已部署了“远程交战武器”“小型先进能力导弹”和“微型自防御弹药”等研发工作,未来将形成“远、中,近”相结合的机载武器体系。

发展概况

从全球首款第五代战斗机——美国F-22战斗机于1997年首飞算起,至2024年12月已经过去了27年,多国都在开展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制工作。

美国

分析预测

超扁平外形。第五代战机为了达到隐身的目的,不得不以牺牲其性能和载弹量为代价,严重影响到实际作战效能。第六代战机为了具备全向隐身能力,采用全翼身融合、大升阻比和无垂尾设计,从直观来看,六代战机的曲面外形扁薄、平滑而流畅,传统意义上的机身、机翼和尾翼变得模糊,从而使飞机在各种高度、各种姿态下的隐身性和机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兼顾。F/A-XX最新概念方案采用了鸭翼无尾布局,还可能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这种布局与F/A-XX早期方案相比,既突出战机的灵敏性,又便于实现全向宽频隐身的设计目标。

超声速巡航。超音速巡航依然是第六代战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为此,美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第六代发动机的论证和研制工作。第六代发动机是性能更优越的新一代发动机,其特点:一是结构优、耗油少、效率高。耗油率比第五代战斗机降低25%,由于使用变循环发动机技术,提高了不同飞行状态下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使第六代飞机既能亚声速巡航飞行,又能进行马赫3~6的超声速巡航飞行。二是材料新、推力大、重量轻。第六代发动机中,新材料的采用率将达到50%以上,使发动机的重量大大减轻,其推重比可达到15~20,大大超过最先进飞机仅为10的推重比。

超常规机动。超常规机动是六代战机隐蔽攻击和自我防卫的重要性能指标。由于采用超常规气动布局、矢量推力发动机和智能化飞行控制系统,第六代机将普遍具备超声速高机动和亚声速超常机动的能力。波音公司宣称,F/A-XX能够实施各种超常规机动,其常规的爬升、盘旋、滚转和直线加速等特性,也将全面优于第五代战斗机F-22战斗机,同时还具备完成导弹防御、空中遮断和近距支援等特殊作战任务的空中机动能力。

超远程打击。第五代战机重点强调隐身突防、精准攻击、超视距打击,但对远程打击强调不够。第六代机将在保持高隐身性、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的同时,在攻击力方面更注重远程甚至超远程打击能力。其实现途径,除了追求超音速、长航时飞行外,还将突出超高速、超远程打击武器的应用。据有关资料称,F/A-XX能携带6吨重的精确打击弹药连续飞行50小时,并能够挂载动能武器和电磁、激光等全新概念武器。

超维度物联。物联网是一种将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联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技术。第六代战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基于物联网构成的作战平台。在物联网内,无论是陆基、海基、潜基、空基还是天基的授权用户,都可对其实施在线访问,并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和操作。这种超越维度的“PnP”式物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天、电、网一体化,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效能。

超域界控制。第六代机将具有更大的作战空间,既可以是有人机,也可以是无人机波音公司的F/A-XX方案,就包括有人和无人两种模式操纵。另有消息称,美国空军基于X-37B的技术,还计划发展一款具有超高音速巡航和全球打击能力的空天一体化飞机,使其作战空间由天空延伸到太空。

项目进展

2007年10月,美国空军就率先对第六代战斗机的具体需求展开研究。2007年10月,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迈克尔·莫塞利透露,美国空军相关机构已开始考虑对下一代战斗机的需求。

2008年6月,美海军发布“下一代战斗攻击机”F/A-XX项目的初步需求,包括有人/无人驾驶两种可选模式、与空中机器人编组作战等。

2008年10月,美国空军协会官方刊物《空军杂志》刊登文章《第六代战斗机》,主要探讨了六代机的一些技术特征。

2009年4月13日,时任美国空军部长迈克尔·东尼和美国空军参谋长诺顿·施瓦茨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首次公开宣布: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展开与六代机研制有关的工作。

2010年4月,美国空军设立第六代战斗机办公室。

2010年7月,美国海军的六代机被称为“下一代空中优势”( NGAD) 战机。

2010年11月3日,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AFMC)向工业界发布了一份信息征询通告,要求工业界提供关于可在2030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的新战机计划草案。此举标志着美国官方在2010年就正式启动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探索。

2011年6月,美国海军航空项目主管表示,NGAD 项目已进入初始能力文件( ICD) 起草阶段。

2012年4月,美海军向工业界发布了未来舰载机的信息征询书,该征询书的发布意味着美海军未来舰载战斗机项目已经开始立项。

2012年11月,美国空军在三家发动机公司中选择了通用电气普惠公司,开始实施为期4年的自适应发动机技术发展(AETD)计划,为美国空军第六代战斗机开发所需的发动机技术。

2015年,美国空军和海军均在2016年的预算提案中留出了少量的资金来继续开展在2030年服役的六代机战斗机的开发。美国空军将列入800万美元的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飞机,而美国海军留出500万美元开展其称之为FA-XX的下一代战斗机。

2016年,美国海军启动了“下一代制空”项目 F/A-XX的需求论证,旨在发展一个家族式的“下一代制空”系统,并计划在 2030 年代替代现役的“超级大黄蜂”和“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2017年3月16日,美国政府要求包括大幅增加用于“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战斗机的研发预算。

2022年6月1日,美国官方宣布NGAD 项目的各项技术已经足够成熟,整个项目进入工程与制造开发阶段。

2024年7月30日,美国空军部宣布“暂停NGAD战斗机的发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确定此前的设计是否正确”。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NGAD战斗机项目陷入成本暴涨的困境,预计单价可能接近3亿美元,成为史上最贵战斗机,即便是五角大楼也难以承受。同年年底,肯德尔再次就NGAD战斗机项目的未来表态称,它的命运会交由2025年上任的特朗普政府决定。但在2025财年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预算草案中,F/A-XX的预算从年初提出的4.5亿美元减到5382.8万美元,锐减近90%。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授予波音公司生产美国空军“下一代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合同,也就是第六代战机项目合同,并将战机命名为F-47。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表示,与第五代战斗机相比,F-47航程将显著增加、隐身性能更先进,并且更具可持续性、可支持性更强。美国空军在相关通告中则提出,第六代战斗机,必须能够与具有空中电子攻击能力、先进综合防空系统、无源探测设备、综合自防御设备、激光武器和网络电磁攻击能力的敌军作战。8月7日,诺斯洛普格鲁门发布了参与美国海军F/A-XX下一代舰载战机计画的概念图。

设计方案

美国三家公司对于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方案,在整体设计上有两个很鲜明的特点:一是高隐身气动布局,采用无垂尾、飞翼式气动布局、背负式进气道。二是应用变循环组合动力技术、机载定向能技术。

波音公司方案

2008年,波音公司推出了F/A-XX第六代战斗机概念方案。 F/A-XX 的设计理念是在亚音速巡航方式下,实现高达50h的续航时间,以及上万千米的作战半径; 在高超音速巡航方式下,实现超过1600km 的作战半径,并具备超强的隐身性。

由波音公司“鬼怪”工厂公布的方案显示,F/A - XX新型无人战斗机的机身采用的是一种双座型战机,双发无尾翼设计,为可变后掠翼,机翼面积比较大。在飞机的外形设计上,F/A - XX明显借鉴了许多第五代战斗机应用的设计,例如结构隐形、复合材料、内置武器舱、双发动机、全数传系统、无人数据链系统等等。F/A-XX采用了类似于F-22或F - 35的进气道设计,可为飞机提供更大的动力和机动性。

航空武器系统上,F/A - XX将能够搭载各种性能先进的打击武器。如 GBU-27/28激光制导侵彻炸弹一15、GBU-24、GBU -27, GBU-28、GBU - 37等激光制导炸弹、JDAM、AGM - 130空对地导弹、AGM -86D常规空射巡航导弹、MOP巨型钻地弹和B61 - 11核弹。另外,美国海军在发展 F/A-XX无人战斗机时,还强调了其要具备用激光武器拦截敌方弹道导弹(BPI)和用高功率微波武器进行电子攻击的新功能。这也就意味着F/A-XX 将会携带更多的新型智能武器,执行如反弹道导弹、 反卫星等新型作战任务。

同时,在技术特征上,F/A-XX将具有更大的作战空间,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甚至采取有人/无人双模体制,在战斗机驾驶方面实现“双卡双待”。在隐身方面,无尾布局对实现全向宽频隐身非常有利,加上可能采用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负折射材料、纳米隐身技术等新体制隐身手段,F/A-XX的隐身水平将比五代战斗机相比有质的跃升。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方案

2012年,洛克希德 - 马丁公司的“臭鼬工厂”公布了下一代战斗机设计概念。2017年6月5日,“臭鼬工厂”披露的最新六代机改进设计方案——“下一代空中主宰”(NGAD),是一种隐身、双发、无尾、折线三角翼飞机设计的翼身融合体飞机。

洛马公司的NGAD战斗机与现役战斗机有很大不同,该机体型较为扁平,从俯视角度看呈三角形,有一对V型垂尾,进气道位于机身上方。这款战机具有高度模块化的特性,可以快速更换发动机、起落架等,节省后勤维护的工作量,内部弹仓则可以安装多种导弹

在动力系统上,NGAD采用变循环发动机,能够通过更改配置,实现任意速度、高度点的最高效率,可以像涡喷发动机一样在超声速飞行,也可以在亚音速巡航时具有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效率。未来NGAD将具备更远的航程、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加速性和卓越的亚声速巡航效率。自2007年以来,美国空军已在“自适应发动机转化计划”(AETP)上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具有更大推力和更高燃油效率的动力装置。它们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在更高动态性能和更经济省油的状态间进行转换。目前有两型AETP发动机的验证机,通用电气的XA100和普惠公司的XA101。2021年秋天,两者都进入了测试阶段,并且都将在未来两年内进行耐久性和其他测试。两家公司都表示他们已经实现了空军的目标:将航程扩大25%至30%,并将加速度提高18%。美国空军和工业界官员表示,AETP计划始终面向NGAD。经过测试和调整后,AETP发动机预计将在2027年前后投入生产,以便装备第一架试生产的NGAD测试飞机。

航空武器系统上,NGAD的主要武器很可能是AIM-260A“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TM),由洛马公司研发。JATM与AMRAAM非常相似,JATM有一个包括红外和毫米波雷达在内的多模导引头,它可能是一个撞击拦截弹(hittile)用以直接打击它的目标,而不是使用爆炸碎片弹头。这表明洛马公司已经设法使组件小型化以添加更多地推进剂

另外,第六代战机NGAD还非常注重与空中机器人的协同。美国军队认为,依赖于“分布式作战”“蜂群作战”和“马赛克战”等作战理论牵引,以及态势感知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协同控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空中联合作战体系将向“有人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全无人机协同作战”的方向发展。未来NGAD将与“合作式作战飞机”(CCA)编组协同作战。

诺格公司方案

2011年7月,诺格公司展示了其第六代战斗机概念方案。该机采用大后掠角无尾布局,双发、单座、进气道上置,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2015年12月11日,美国诺格公司发布了关于所谓第六代战斗机的一个新概念,其配备具有多目标攻击能力的激光武器。不过,诺格拒绝详细说明解决热管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只是承诺第六代战斗机概念在机动性、速度和隐形方面有新突破。2016 年,诺格公司展示的新型隐身“超声速喷气机”与传统布局相比较,其气动布局有了很大的改变,首次在战斗机上取消了垂直尾翼,采用全飞翼构型,每侧机翼各有4片复杂的大型后退襟副翼。机背可能设置有可开合垂尾。发动机进气口和尾喷口都集中在机身上面。

英国

长期以来,英国和法国准备联合发展一种“未来空战系统”(FCAS),但是英国脱欧之后该设想已经无法实施。与此同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开始研制下一代战机,英国却被抛出开外。因此,英国为了维持其航空工业的高端研发能力,确保英国能够在未来战斗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暴风”战斗机计划随之出炉。

分析预测

基于现代化战争体系,俄罗斯专家认为,第六代战斗机需要实现以下三方面的技术突破。

“第六代”战斗机最重要的性能是能够更大程度地规避防空系统的打击。为达到此标准,俄军方对“第六代”战机的研发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首先是战机能够在被防空系统拦截前将其摧毁。要实现这一需求非常困难,地面雷达的侦察能力总是比战机更加敏锐,但对于“第六代”战机来说,突破这一方向是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现实情况。其次,战斗机的隐身性能仍然需要跨代发展。现代雷达发展到的水平几乎能够实现透视所有隐身飞机,利用多普勒漩涡,通过高热量显示能很快地捕捉战机。对“第六代”战斗机来说,要想实现这一功能,除非完全用塑料制造飞机或者用一种新型材料覆盖战机表面,否则实现这一技术方面的突破是极为困难的。最后,战斗机需要有高超音速行进能力,已经能够达到3000km/h搭载飞行员飞行,仍然存在被导弹拦截的风险,“第六代”战机要想突破这一标准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高超音速飞行性能本身就与隐身性能是不相兼容的,高超音速下空气强烈的摩擦力,会直接破坏战斗机表面散射雷达射线的涂层,不太可能承受超声的温度限制。

“第六代”战斗机最独特的性能是要实现以网络为中心。这一重要特征将使得其与先前的战机区分开来,实现跨代突破。能够通过网络将战场上的数据直接传输给飞行员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战机能够通过网络很轻易地将火炮及M270多管火箭炮系统等目标标识出来,与此同时,地面作战单元能够迅速做出响应,立即对战机标识的目标发动攻击。战机与地面作战单元通过网络进行的交互作用将使得“第六代”战斗机达到战略意义上的新高度。

“第六代”战斗机最新性能是要实现可选驾驶功能。所谓可选驾驶,即是能够实现利用外部资源来控制飞机,或是飞行员远程驾驶,或是通过计算机进行驾驶。尽管实现这样的搭载会使得战机的电子填充单元复杂化,但是毫无疑问的,在未来的战场上无人驾驶战机将具有摧枯拉朽的战斗力。如果真的实现了这样的需求,它将比现行条件下的无人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突破,将成为空中战场的主宰者。但是要实现这一功能更是极其困难,现代无人机的战斗载荷是以千克为单位计算的,要实现“第六代”战机那么载荷势必会以吨为单位进行计算,这样的发展需求对俄罗斯来说充满着挑战。

项目进展

2018年7月16日,英国国防大臣加里·威廉森在范堡罗航展上展示了“第六代战斗机”模型,并宣布英国将会投资20亿英镑研制第六代战斗机“暴风”(Tempest)。

2018年7月17日,在英国范堡罗航展上,英国国防部发布了英国《作战航空战略:一个雄心勃勃的未来愿景》并联合英国企业界公布了“暴风”(Tempest)下一代战斗机的全尺寸模型和一些相关发展设想。

2019年7月,瑞典和英国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探讨共同开发第六代空战技术的方式。

2019年9月10日-13日,欧洲导弹公司在英国国际防务与安全装备展(DSEI)上推出正在研发的“暴风”战斗机武器配置方案。

截止2019 年10月,英国皇家空军围绕“暴风”项目已经启动 80 个计划, 签署 160 份合同,涉及可集成至战斗机系统中的各种任务能力。

2020年8月份,英国BAE系统公司公布了在英国兰开夏郡沃顿(Warton)生产基地进行风洞试验的“暴风”(Tempest )未来战斗机照片。公司的试飞员已使用模拟器进行了“暴风”战斗机的虚拟驾驶。同时,BAE公司通过3D打印制作了缩比模型,并在风洞中以2马赫以上的速度进行了测试评估。

2021年7月份,英国国防部(MOD)正式授出了价值近2.5亿英镑的“暴风”战斗机合同,以推进英国“未来空战系统”(FCAS)设计和开发。标志着“暴风”项目概念和评估阶段的正式启动开始。

2022年12月,英国、意大利日本三国宣布“全球作战空中计划”,以英国“暴风”战机为基础,吸纳日本X-2“心神”技术验证机的成果,使用意大利的飞控软件和智慧座舱技术。

2024年12月18日,日本政府协调在2025年度预算案中计入108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1.5亿元),作为与英国和意大利共同推进新一代战斗机“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开发的费用。日本、英国和意大利三国防务部门负责人一致同意加快推进GCAP战斗机的联合开发计划,目标在2035年前部署。

基本设计

整体设计

“暴风”全尺寸模型以及虚拟概念图,其在形状上与美国F-35战斗机存在相同点,都采用了倾斜双垂尾设计。从概念设计来看,“暴风”具有比F-35更长、更宽的机身,这将提高其机内燃油携带量,突出远程作战能力,并为武器舱和其它内部传感器等战斗有效载荷提供更多空间。有分析认为,这些设计特征表明“暴风”更优先考虑续航能力和无空中加油航程,以及拥有足够的内部空间和有效载重能力,从而允许在机内插入未来的模块化有效载荷。

分系统设计
机身设计

“暴风”战斗机在气动布局上采用了翼身融合体设计,提升了飞机升阻比和隐身能力。这种设计可以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实现更大的续航能力,实现气动性能和隐身性能的最佳优化,不仅具有较快的飞行速度,承担突破防空系统的任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机内空间来装载大量的燃料,实现远程打击。

动力系统

2021年12月,英国罗罗公司宣布将与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IHI)联合开发和交付未来的战斗机发动机演示验证机,于2022年年初正式启动。两公司将在2026年之前一直致力于验证机开发,届时再做出有关进入完整开发计划的关键决定。该项目发展的发动机可能将是两国未来战斗机的唯一动力。虽然两家公司没有透露发动机将采用什么方案,但验证机的工作将集中在推进与动力/电力的联合应用。关键是能为飞机任务系统和传感器的运行提供大量电力,甚至为使用定向能武器铺平道路。预计这两型飞机都将采用隐身技术,发动机势必会被深埋在飞机中,要求发动机体积更小但推力更大,能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行,需要先进的材料技术和热管理能力;也可能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罗罗公司为支持FCAS TI而开发和测试的发动机技术中,目前只公开了“嵌入式起动机发电机”(E2SG)技术,并在阿杜尔(Adour)发动机上开展了试验。

武器系统

“暴风”战斗机采用内置模块化载荷,可根据任务需求配置各种武器, 如空空导弹、纵深攻击巡航导弹、反 舰导弹等,还可携带新型高超声速导弹,甚至集群无人机。该机还计划集成激光武器,如激光、微波或粒子束等。由于具备较强的拓展能力, 根据任务需求,“暴风”未来可扮演多用途作战平台的角色。

雷达系统

“暴风”将安装一种名为“多功能射频系统”的超级雷达系统。“多功能射频系统”综合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监测能力、电子战能力以及一定的通信能力,体积仅为现有雷达的十分之一,而精确度却是其四倍。这种雷达每秒可收集处理的数据量相当于整个英国爱丁堡市的互联网流量。然后,强大的信号处理器将利用雷达数据为飞行员绘制战场图像,展示友军装备、敌军战斗机、地面目标、防空系统等战场信息。

座舱显控系统

“暴风”采用了未来感的“可穿戴驾驶舱”。这意味着“暴风”已经少有甚至没有传统的仪表设计,一切都将被增强/虚拟现实技术所替代,极大提高了飞行员的驾驶效率和飞机的作战效能。“可穿戴驾驶舱”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其次是提升了驾驶安全性,最后是极大提升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提升了作战效能。这带来的将是颠覆性的变化,代表了未来座舱显示系统的发展方向。

无人作战能力

“暴风”依托强大的网络中心战能力,可以进行有人/无人驾驶,指挥无人机蜂群与‘MQ-28A“幽灵蝙蝠”’作战,它不仅可以像普通战斗机那样在前方冲锋陷阵,也可以作为网络节点担负空中指挥任务,如给后方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提供数据支撑,指挥其进行远程精确打击。

俄罗斯

2012年,俄罗斯航空公司巨头米格公司展示了其第六代战机——“电鳐”隐形无人战机。“电”隐形无人战机具备高速、隐身和无人驾驶等特性。样机仅重10t,载弹量2t,航程4000 km。电鳐无人机发动机采用扁平喷嘴,减少了热辐射量,也可规避敌方的红外线探测设备。

2019年,俄罗斯米格集团总经理伊利亚·塔拉先科谈到了另一个六代机项目——PAK DP,飞机名称为米格-41,是米格-31“猎狐犬”的继承者。据悉,米格-41采用隐身技术,能携带所需数量和类型的武器,并具有更大的拦截半径,同时,米格-41不是独立的装备,将与俄罗斯未来全球防御系统协同工作。

日本

2010年,日本防卫省提出了未来战斗机研究构想。此后,防卫省推出了第六代战斗机“i3”的构想。所谓“i3”,是指信息化、智能化和敏捷性。其设想具体涉及以下7个领域的技术,即“云射击”及先进座舱技术、先进综合火控系统,以及无人机的“群控制”、定向武器研究、光传操纵系统、凌驾于敌人之上的隐形性能、下一代大功率雷达、轻量化的大功率发动机。

欧洲

欧洲六代机方案除了英国的“暴风”战斗机,还有法国德国西班牙合作研制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简称FCAS。FCAS于2019年巴黎-布尔歇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正式露面,欧洲三国要求在2025年实现首飞,2040年前达到全状态作战能力。

FCAS项目包括飞机、发动机、无人机、作战云、仿真和传感等七个主要开发领域,每个领域都有独立的合同,由一家公司负责。每个领域法德西三个国家都有企业参与。法国拥有独立研发战斗机的经验,领衔飞机和发动机的研发。德国则负责无人机和作战云解决方案。后加入的西班牙则负责传感等领域。

2021年5月17日,法国德国及西班牙三国发表联合声明称,三国已就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uture Combat Air System,FCAS)项目中下一代航空武器系统(NGWS)的阶段性研发,以及知识产权和出资等问题达成协议。作为项目的核心目标,下一代战斗机(NGF)的演示机将于2027年首飞。

中国

2017年,中国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正在展开六代机的研制工作。

2024年12月26日,中国成功试飞了一款高性能有人驾驶第六代隐形战斗机,并由歼-20战斗机伴飞。这次出现的新型战机采用无尾翼设计,主要是为显著降低飞机在不同波段和各角度的雷达信号。这种设计还可以提高气动效率,通过减少空气阻力,可以为持续高速飞行和巡航飞行提供更好的性能。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称,2024年12月试飞的中国新型飞行器,不仅没有垂直尾翼,其外形也不同于美国B2轰炸机又宽又短的“飞翼”造型,机体反而有点长。成都上空试飞的飞行器就像是一片锐化了的银杏叶片,一个大三角。这样的外形可能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外观上取消垂直尾翼以增强隐身能力,同时又要完美解决飞行控制问题之间找到了一个折中的优化点。此次试飞的两架不明型号的飞行器在设计上各有侧重。沈阳地区试飞的飞行器更小一些,未必是有人战机,未来可能会更倾向于考虑做无人化的设计。而在成都地区试飞的飞行器,个头非常大,可携带更多燃油和弹药,很可能是兼容有人和无人的考虑。

2025年4月16日,第六代隐形战斗机试飞画面被曝光,机腹画面更加清晰。

发展前景

从世界主流战机的发展来看,前五代战斗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追求机动性和火力的提升上,技术上并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第一代战斗机的动力标准是喷气式、超音速,在火力上则是航空机炮舰空导弹,这种配置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按照目前第六代战斗机的发展概况来看,新一代战斗机在诸多性能上改变的不仅仅是空中平台本身,而是未来空中力量的面貌,尤其是空中力量的作战形态和结构组成。在作战形态和结构组成上,现在对第六代战斗机的定义基本体现了未来空中主战平台的发展方向,它给空中力量的建设与运用带来的将是巨大的、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各国对于第六代战斗机研发的前景是普遍看好的。

主战飞机是夺取制空权的主要力量,也是国之重器。在制空权变得越来越重要,争夺制空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战争中,新一代主战飞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第六代战机来说,未来发展会具有以下三方面趋势。

超强平台

一是第六代战机本身将成为功能综合的超强作战平台。战斗机最先的作战功能主要是近距格斗和投掷航空炸弹。随着战斗机自身性能的提高和航弹的多样化发展,开始具备空射导弹、电子战等功能。发展至第五代战斗机,隐身性能和网络化能力大幅提高。第六代战机将在态势感知、电子战、网络战及隐身能力方面产生质的飞跃。在态势感知方面,第六代战机不仅装备高水平电扫描相控阵雷达,而且能够融合入网作战平台传感器数据,具备超强态势感知、信息融合能力。在电子战、网络战方面,第六代战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认知电子战技术,能够精确发现突然出现的电磁辐射源,并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和参数分析,从而进行电磁攻击和电磁掩护。通过网络战和电子战的融合,实现网电一体化作战。此外,第六代战机采用雷达规避设计和新一代隐身涂层等,隐身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机载弹药方面,第六代战机将普遍具备发射和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这使得第六代机不仅置身在一体化网络作战体系之中,而且自身也成为具有超强综合作战功能的空战平台。

联合作战

二是第六代战机必须具备与无人机联合作战的能力。智能技术是第六代战机的标志性技术,在提升第六代战机自身功能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各种无人机加入作战,这客观上推动了空战场有人、无人机共存共生生态的形成。无人智能化“MQ-28A“幽灵蝙蝠””可执行困难且危险的任务,如在敌方防空系统尚具作战能力时的前出侦察任务,识别并摧毁敌方的防空系统,或在高对抗和危险的空域与敌方战斗机交战。鉴于“忠诚僚机”的特有优势,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忠诚僚机”。如美国奎托斯国防和安全解决方案公司研制的“空中狼”、XQ-58A“女武神”和UTAP-22“灰鲭鲨”、波音公司的“幽灵蝙蝠”,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研制的“勇士”,韩国韩国大韩航空公司宇航分部研制的“鳐鱼-X”,俄罗斯苏霍伊公司和俄罗斯飞机公司研制的S-70“猎人-B”等。每一代战斗机都有舰载型,如第四代战机中的F/A-18战斗攻击机第五代战斗机中的美国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第六代战机也必然会产生它的舰载型。美国海军已经成功研制出MQ-25A“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并组建第59特遣队进行有人、无人协同试验。也就是说,第六代战机的舰载型同样必须具备与无人加油机协同作战的能力。

有人、无人协同

三是推动空战向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方向演变。飞机诞生和空战出现以来,基本上是参战各方有人作战飞机之间的较量。近年来,虽然无人机作战飞速发展,并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基本上都是作战双方或多方无人机、无人集群之间的对抗。无人机的主要作用,是担负战场侦察、弹药投送等任务。虽然无人加油机和“MQ-28A“幽灵蝙蝠””已经出现,但尚处在试验、完善阶段,也就是说,有人、无人机之间的协同、联合作战,在实战中尚未出现。

总体评价

第六代战机研发尚处在概念和论证阶段,在研制过程中还会遇到复杂技术难点和巨额资金的困难,但作为一种更新换代装备必然会克服多重阻力,并不断加快其研制进程以满足未来作战的需求。按一代新机研制的周期推算,第六代战机的研制周期至少也需要15~20年的时间。尽管距离装备部署还为时尚远,但从第六代战机的概念来看,新一代战机汇集了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甚至还集成了许多概念技术,飞机的性能指标与五代战机相比具有质的飞跃,代表着未来航空装备的发展趋势,并将对未来空中力量构成以及空战方式带来深远影响。(中国航空报评)

第六代战斗机是军事航空领域中新一代战机的概念,代表了未来空战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方向。(中国报道评)

参考资料 >

美英德日预研第六代战机 中国有第六代战机吗?第六代战斗机强吗?(7).海峡网.2023-04-14

各国争相发展第六代战斗机,外界关注“中国第六代战斗机成功首飞”传闻.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12-31

Chinese expert responds to foreign media hype on alleged new type of Chinese stealth jet.global times.2025-08-18

国产“第六代战斗机”已首飞?.中国报道.2025-04-12

特朗普宣布由波音公司生产美第六代战机F-47.腾讯网.2025-03-22

美曝光中国0901工程:空天飞机、6代机(2).台海网.2023-04-26

揭秘美军第六代战机:能做无人机装备激光武器.中国台湾网.2023-04-18

《今日关注》 20141128 美俄争相研制六代机 中国不会缺席.央视网.2023-04-17

专家解读第六代战机:主要特征为“六超”.半月谈.2025-04-13

俄军苏-57战机将如何与无人机配合作战?.光明网.2023-04-17

第5代战机也需要升级:提高歼20武器装载量有何妙招.新浪军事.2023-04-17

成本高昂 战备不力:美媒盘点F-22战机服役困境.参考消息.2023-04-26

五代机苏-57即将加装新型高超声速导弹“幼虫”-MD,给谁造成了压力?.人民资讯.2023-04-17

美国一架F-22隐身战机坠毁,每架1.4亿美元但状况不断.澎湃新闻.2023-04-17

美媒:美国剩123架F22能战斗 妥善率达不到目标.环球网.2023-04-17

第六代战机什么样.中国青年网-百家号.2025-08-18

六代机先进动力技术进展研究.军鹰动态-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8-18

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科学中国人.2023-04-17

第六代战机发动机已经发动.共产党员网.2023-04-17

美欧为何竞相研发六代机?.央广网.2023-04-17

美国正研第六代战机 作战半径达上万公里.中国军事网.2023-04-16

世界多国竞相研发第六代战斗机.澳门中联办.2023-04-16

全球六代战机发展状况:英意日给出时间表是在2035年之前建造出.新华网.2025-08-18

六代机的六大特点.中国军事图片中心.2023-04-16

美军第六代战机似B-2轰炸机 可连续飞行50小时.央视网.2023-04-16

英国“暴风”战斗机曝光:雷达性能是现有的10000倍!数据量堪比一座城市.上观新闻.2023-04-16

专家揭秘第六代战机“六超”特征 盘点各国进展(2).中国新闻网.2023-04-16

俄六代机研制进展曝光 与五代机相比有一点很不一样.环球网.2023-04-16

各国争相发展第六代战斗机.环球时报-百家号.2025-08-18

管窥美空军下一代战斗机.中国青年报.2023-04-16

美海军发布下一代舰载机概念图 作战规划初步呈现.新华网.2023-04-16

美国战斗机的划代方法.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2023-04-16

世界多国竞相研发第六代战斗机.人民网军事.2023-04-16

技术派丨中美六代机思路显差异,为提高生存力各有侧重.澎湃.2023-04-16

2012年世界各国空军主战武器装备发展进程回顾.中国经济网.2023-04-16

快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顾世界航空领域过去点滴.中国航空报.2023-04-16

美军方揭秘第六代战机研发计划 或2030年服役.新浪新闻.2023-04-18

中国赶得太快,美海军"下一代研究"回到了冷战节奏.澎湃.2023-04-18

美国政府提出大幅增加美空军下一代战斗机研发预算.中国航空新闻网.2023-04-18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美国第六代战斗机有何“科幻”之处?.光明网.2023-04-14

前景堪忧 美F/A-XX六代战机概念图罕见曝光秀细节.中时电子报.2025-08-13

美六代战机能量优化技术:增航程支持定向能武器.中国军事网.2023-04-18

第六代战机哪国强?(图)【4】.人民网国际.2023-04-16

第六代战机哪国强?(图)【3】.人民网国际.2023-04-18

洛 马公司“臭鼬工厂”公布六代机设计概念.央视网.2023-04-16

“臭鼬工厂”推出升级版未来战斗机概念.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2023-04-26

美空军发布第六代战机概念图 进气道在机身上方(图).新浪军事.2023-04-17

大国战争的“尖刀”.新浪财经.2023-04-17

美国发布第六代战机新概念 配先进激光武器.中国军事网.2023-04-18

新一代战机路在何方——预测、浅析俄“第六代”战斗机标准.中国军网.2025-08-18

英国展示“第六代战斗机”模型 沿用二战名机“暴风”名称.观察者网.2023-04-14

六代机畅想丨英国高调展示“暴风”战机,有AI就算下一代?.澎湃新闻.2023-04-17

空客提议拉拢英国建立欧洲单一未来战斗机项目.环球时报.2023-04-17

欧洲导弹公司推出“暴风”战斗机武器配置方案.中国航空新闻网.2023-04-17

英国“台风”生产线已停产,引发国内对工业能力的担忧.中国航空新闻网.2025-08-18

英国“暴风雨”六代机获2.5亿英镑合同进入研发新阶段,北约将领担忧.环球网 .2023-04-17

英意日新战机研发进入实施阶段.央视网军事频道.2025-04-12

2021军势|空军武器发展:六代机初露头角,激光上机测试.澎湃新闻.2023-04-17

英“暴风”坐实第六代战机名头.光明网.2023-04-14

下一代战斗机动力装置发展进入新阶段.航空动力.2023-04-17

英未来战机将带来“隐身风暴”?有人-无人驾驶可互换.新浪军事.2023-04-17

欧洲首架无人隐形战斗机“神经元”首飞成功.新浪新闻.2023-04-18

俄新研制隐身战机被印媒泼冷水:或只能停留在图纸上.新浪军事.2023-04-26

未来俄罗斯空天军需要新型截击机完全替代现有的米格-31截击机.中国航空报.2023-04-18

日加速研制“心神”战机 欲寻求军事存在突破.环球网.2023-04-18

法德合研全球首款六代机亮相 美媒:没啥特别的.人民网军事.2023-04-14

欧洲未来空中作战系统“振翅欲飞”|科技创新世界潮.科技日报.2023-04-18

欧洲未来空中作战系统“振翅欲飞”.科技日报.2023-04-18

总师暗示中国研六代战机 歼20或产200架只是开胃菜.新浪军事.2023-04-18

“沈六代”再度试飞!机腹画面曝光一次比一次清晰,当地民众称被震撼.潇湘晨报-今日头条.2025-04-17

世界多国竞相研发第六代战斗机.澳门中联办.2023-04-18

第六代战机什么样?.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8

国产“第六代战斗机”已首飞?无尾翼及隐形设计引热议.中国报道.2025-04-13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