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感知工程(Intelligent Sensing Engineering)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仪器类,专业代码为080303T,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其身心健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同时,该专业还致力于培养能够解决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健康、智能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发展
中国智能感知工程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开拓阶段、发展阶段和提高阶段。在这几阶段中,中国逐渐加强了对智能感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并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其中就有智能感知工程,这也是该专业正式设立。
培养标准
培养目标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出色的科学、工程和人文素养,能够承担测控系统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有能力独立地设计、实现和应用测控设备。学生应当拥有自主学习、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可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生产制造、运行维护等多个领域中从事相关职业。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还将被深深灌输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以成为具有高水平社会责任感的专才。
知识要求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学生应精通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将知识应用于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研究。学生需具备对问题分析的技能,有能力撰写文献综述并得出实质性的结论。同时,他们应具备创新思维以及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方案设计的意识。学生还需要有研究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最后,学生也必须了解现代工具,掌握其预测、模拟和解决测控系统与仪器工程问题的方法,并且对这些工具和技术有足够深入的认知。
课程体系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分为四大类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占比不低于15%,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也不低于15%,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占比不低于50%。同时,实践教学(包括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比例不低于25%。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技能,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以适应多样化的职业要求。
课程设置
参考资料
实践教学
高校应针对培养目标要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环节包括工程训练、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等。工程训练旨在提高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实验设计、实施、调试和测试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达、分析和评价测量控制与仪器工程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通过实践基地了解相关企业生产管理流程及仪器制造过程、原理等;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写作
高校应制定适应毕业要求的质量标准和保障机制,引导学生完成选题、调研、文献综述、方案论证、系统设计、实验验证、性能分析、工作交流、论文(设计)撰写等环节,以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知识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方向
深造方向
智能感知工程本科专业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研究生专业有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光电探测技术及仪器、量子传感与智能传感、零磁科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从事多个方向的工作,如信息感知技术、分布式传感技术、数据采集与前端处理技术、可见光信息传输技术、数据与网络接口技术等研发和应用工作。同时,毕业生还可选择从事物联网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领域。工作内容可能包括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等。也可以报考交通运输部、广东海事局等相关公务员岗位。
师资队伍
高校应按专业教学需要确定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不高于20:1(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高校不超过16:1),新办专业需至少10名专任教师,每增加20名学生需增加1名专任教师。40岁以下专任教师需硕士以上学位,博士学位比例不低于30%(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高校不低于60%)。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30%,也需配备实验教师(生师比不超过150:1),并可招聘企业或行业专家兼职教师。
教学条件
高校应确保教学设施充足,并符合教学需要、提供实践能力训练设备和测控系统。同时应建立管理、维护、更新机制,以保持设施完好率不低于95%,并有中远期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为学生提供开放服务、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配备充足的教材、电子资源。学校应确保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200元,并对新办专业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有明确要求(300万元)。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专业排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评级A+的学校共有2所,评级为A的学校共有1所,的专业排名依次为:
艾瑞深2024中国大学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A++档次的学校6所,A++的学校排名依次为:
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2025年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排名中的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等级5★的学校1所,等级5★-的学校2所,学校的排名依次为:
参考资料 >
智能感知工程.中国教育在线.2023-05-13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5-08-01
硕士专业目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5-15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国家公务员局.2023-05-11
开设院校.阳光高考.2023-05-13
智能感知工程.www.gaokao.cn.2024-04-19
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www.shanghairanking.cn.2024-04-19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排名(研究型),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一.www.chinaxy.com.2024-05-15
2024-2025年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排名_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行榜.中国科教评价网.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