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庄战役
来源:互联网

碾庄战役,又称碾庄圩战斗,是1948年11月5日至22日发生在华东地区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一场战役,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

1948年9月24日,在济南战役胜利当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将军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1948年11月初,在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主力全速南下,直指处于东陇海线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第7兵团。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国民党军第7兵团发起进攻。直到11月7日,黄百韬第7兵团五个军十一个师共约十万人开始向西撤退。与此同时,驻守在距碾庄以西二十里的曹八集的李弥之第13兵团,不等黄百韬兵团来到就匆忙撤往徐州市,导致黄百韬失去了侧后的掩护。11月8日,驻贾汪区地区国民党第3绥靖区所属2.3万部队,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绥靖区副司令官张克侠、何基沣的率领下在运河前线战场起义,使得黄百韬北部失去掩护。至此,黄百韬第7军团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解放军对其追击包围,黄百韬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大军围在碾庄圩及附近地区,作出了固守待援、准备与华野决战的部署。

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战后,1948年11月19日20时,华野八纵、九纵、四纵对碾庄开始总攻。国名党军队被逐步瓦解,黄百韬带着少数人从尤家湖向西南突围,于途中负伤。1948年11月22日,黄百韬眼见逃跑无望,吞枪自杀。

碾庄战役中解放军歼灭了黄百韬兵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决定性胜利,加速了中国国民党的全面崩溃,为整个淮海战役的全局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伤亡2.8万余人的代价,消灭敌军12.5万多人,俘虏了大批国民党军、师级军官,缴获大量枪炮弹药和辎重。

战争背景

淮海战役的建议是由粟裕提出的,1948年9月24日,在济南战役胜利当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将军(1948年5月,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到中原战区和邓、刘组成中共中央中原局指挥战斗)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计划先夺淮安、淮阴,而后进占海州、连云港市,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意见,重新确定第一作战目标为歼灭黄百韬第7兵团与新沂市、运河一线,为夺取徐州市创造条件,这就是“小淮海”的作战思路。11月初,因为辽沈战役胜利后国共军力发生反转,加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市后迅速东进,与华东野战军会合,又经粟裕将军建议,中央军委决定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共同开展淮海战役,彻底歼灭长江以北敌军。

战争经过

国民党军从海州撤至新安镇

1948年11月初,在粟裕的指挥下,淮海战役拉开了帷幕——华东野战军主力全速南下,兵锋直指处于东陇海线新安镇地区的国民党军黄百韬第7兵团。

1948年11月4日,顾祝同刘峙决定缩短战线,放弃次要城市,集中兵力于徐州市、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准备进行大决战。具体作战部署是:原李延年第九绥靖区(绥,是安抚、平定的意思。靖,也是安定、平定的意思。绥靖,就是安抚,使其平静、安定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中国国民党通过军队镇压革命活动,防止老百姓闹事,或者剿灭土匪滋事)下属第44军由海州西撤新安镇,归黄百韬第七军团指挥;黄百韬第7军团由新安镇撤至运河以西地区,同时,第100军归入黄百韬兵团。由于国民党军在从大城市撤退时,各级官员和兵痞都希望带走更多东西,需要有组织的撤退和布置后卫部队维护秩序。而海州是当时国民党统治区重要的盐业产地,富人地主阶级人数也不少,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司令官刘峙在此也有大量私盐产业,因此44军足足耗费了2天的时间才于11月6日从海州撤到新安镇。

黄百韬等待44军到来的时间里,1948年11月6日晚,华东野战军已按预定计划向新安镇地区国民党军第7兵团发起进攻。11月7日,黄百韬终于等到了44军。随后,黄百韬下令第7兵团从新安镇地区开始西撤。

李弥撤往徐州

1948年11月7日,驻守在距碾庄以西二十里的曹八集的李弥之第13兵团,奉徐州剿总司令刘峙的命令,不等黄百韬兵团来到就匆忙撤往徐州,导致黄百韬失去了侧后的掩护。

运河撤退

当黄百韬兵团到达邳县运河边上时,发现百米之宽的运河上只有一座铁路桥可供通行。10万多人马拥挤桥畔,秩序大乱,各部队争相抢行,跟随国民党军西撤的地方百姓也争先上桥逃命。为了缓解铁路桥的通行压力,他只好命令陈章的63军南去20多公里外的邳县窑湾镇西渡运河。

由于黄百韬在2天等待中并未在运河搭建浮桥,全兵团只能依靠一座铁桥渡河(一说徐州工兵部队未进行浮桥搭设工作)。1948年11月8日,兵团司令部和第44、64军渡过运河,但后续部队在经过运河大桥时,由于数万部队和由海州撤退的数万军民都要从运河上唯一的大桥通过,人员、车辆、马匹连绵百余里,加上有解放军逼近的消息,在过桥时争先恐后,互不相让,秩序大乱,有的部队甚至开枪夺路,导致打死、践踏死、掉入运河溺死者数量巨大。担任后卫的100军44师,以及25军一部损失较大。尽管在渡运河时总共损失约一万余人,但至次日,第7兵团大部渡过了运河。

贾汪起义

1948年11月8日,驻守徐州市之东北贾汪附近的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国民党第59军和第77军大部分计2.3万人发动了起义,让出了防区,徐州北大门顿时洞开。

解放军攻占曹八集

黄百韬兵团撤至碾庄一带后,第100军驻扎在碾庄以西,但其44师在掩护兵团渡运河时损失了两个团,仅剩师部直属队和不足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师长刘声鹤认为所部损失太大,无力担负防御,经军长周正道同意就直接撤往徐州休整补充。黄百韬闻讯也未阻拦。该部一路西行,于1948年11月10日下午到达曹八集,同时到达的还有从官湖一带突围出来的李弥兵团第9军3师8团残部。他们分两路向西行进。此时,华野7纵已自北线穿插到了曹八集以西地区,正与这两支部队遭遇,并迅速将第9军3师8团残部在曹八集西面的大耿庄一带全歼。刘声鹤被迫率44师残部退回曹八集。第100军军长周正道得知此情况后,命令刘声鹤就地固守等待救援。第100军的44师是被中国国民党命名为“荣誉二师”的精锐部队,装备精良,且基本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依仗着李弥兵团此前在曹八集构筑的完备工事进行抵抗。傍晚,华野13纵114团进抵曹八集,并向镇内发起攻击。激战一天一夜,终于攻占曹八集。曹八集被攻陷后,解放军就彻底切断了黄、李兵团的联系。至此,黄百韬第7军团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随时可能被解放军包围歼灭。

解放军追击包围

解放军分为主攻、助攻和打援3大集团:陶勇的四纵、王必成的六纵、张仁初的八纵、聂凤智的九纵、周志坚的十三纵以及陈瑞霆的特种兵纵队负责主攻;由谭震林和王建安直接指挥,滕海清的二纵和陈庆先的十二纵担任助攻。黄百韬率第七兵团西撤一天后,华野九纵部队就进入了新安镇,发现此处已成为一座空城。九纵司令员聂凤智一边向华野指挥部报告,一边命令部队越过陇海铁路,沿南侧向西猛追。

粟裕接到聂风智报告后,立即部署追击。1948年11月10日,他电告山东兵团第七、第十、第十三纵队迅速插向徐州市以东大许家、八义集镇地区,截断黄百韬兵团西逃退路,分割其与徐州的联系;位于陇海铁路以南皂河地区的华野第十一纵队和江淮军区两个旅经土山镇向徐州东大许家前进,由南向北,配合山东生产建设兵团断敌后路;华野第一、第六、第九纵队和鲁中南纵队及中野第十一纵队从新安镇及其以西地区沿陇海铁路南侧向西追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四、第八纵队沿陇海铁路北侧向西追击。严令各部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抓住黄百韬兵团。

黄百韬心慌意乱之下,等不及后卫100军2个团过河,下令立即炸毁运河铁路桥。炸桥后,黄百韬指挥部队向徐州市东南转进,在暮色四合中进驻碾庄圩地区。1948年11月11日,奉黄百韬之令从窑湾渡河的六十三军则先被华野九纵消灭了1个团,之后又被华野一纵全部歼灭,敌军长陈章溺毙于运河之中。没来得及过河的100军2个团也被赶到的华野八纵歼灭。11月9日至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四、六、八、九、十三纵队以碾庄圩为中心,将黄百韬兵团包围在南北约3公里、东西约6公里的“口袋”中。

黄百韬固守待援

黄百韬被华野大军包围在碾庄圩及附近地区,无路可逃,他不得不作出了固守待援、准备与华野决战的部署。黄百韬下令将兵团司令部置于碾庄圩。碾庄圩一带地处黄淮平原,水网密集。各村落为防备水患,筑起多座高出地面2至3米高的土圩,在其上修建房屋。土圩四周、之间由水洼环绕,通行不便,易守难攻。碾庄圩就是一个用土堤围起来的小村庄。

黄百韬任命25军副军长杨廷宴任碾庄圩警备司令,负责兵团司令部安全。同时,他命令25军占领碾庄圩以北的小牙庄、尤家湖一带,在正北方向进行防御;64军占领碾庄圩以东的大院上、吴庄一带,在正东方向进行防御;44军据守碾庄车站及车站以南的各个小村庄,在正南方向进行防御;100军驻扎在彭庄、贺台子一带,在正西方向进行防御;并将各军所属炮兵集中起来使用。此外,黄百韬还对李弥兵团在碾庄圩及附近村落修建的工事加以改进,构成了以地堡为骨干、交通壕相沟通的环形防御阵地。

国民党救援

黄百韬兵团被包围之后,蒋介石一面命令黄百韬死守碾庄,一面派杜聿明徐州市指挥邱清泉第二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开展救援行动。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一部受命东进援救黄兵团。1948年11月12日,邱、李两兵团完成集结,以邱部在陇海路南、李部在陇海路北,出动5个师的兵力东进。华东野战军以3个纵队担任正面阻击,另以3个纵队位于徐州东南方向,威胁邱、李兵团的侧翼,并可随时策应作战。在华东野战军的坚强阻击下,加之担心侧翼安全,邱、李兵团的推进速度缓慢。13日,蒋介石严令徐州“剿总”减少徐州守备部队,“倾全力东援。”参谋总长顾祝同也到徐州市视察战况,“促邱兵团迅速东进。”15日,邱、李兵团出动7个师向东攻击,并以1个军自徐州东南潘塘方向迂回,但仍未有突破。

双方激战

1948年11月12日,在特纵火炮与坦克的支援下,华野部队向黄百韬兵团的各防御阵地发起了进攻。张仁初的八纵向碾庄圩以东的大院上、吴庄等外围阵地发动攻击;陶勇的四纵从北面向小牙庄、大兴庄阵地发起攻击;聂凤智的九纵从南面攻击碾庄车站的敌44军;王必成的六纵、周志坚的十三纵分别由西南面和西面突击,攻击彭庄、贺台子、大小宋庄阵地。面对华野部队的猛烈进攻,黄百韬严令部下坚决抵抗。由于敌人设防坚固,加上解放军从追击中仓促转入村庄攻坚战,各纵队火炮未跟上,导致攻击准备不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从各个方向发起的突击,均未取得成效,部队伤亡很大,进展缓慢。

针对敌人的抵抗,粟裕决定调整战术,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集中兵力首先歼灭战斗力较弱的敌44军、100军,而后围歼碾庄圩兵团部和战斗力较强的敌26军、64军。他命令各部连夜展开迫近土工作业,利用黑夜把堑壕挖到敌人阵地前沿,逐次压缩敌人防线,采用蚕食战术,对敌明碉暗堡及各个火力点一处一处抵近拔除。11月14日夜,华野部队对碾庄圩周边的攻击再次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九纵首先对敌44军发动攻击。44军兵员素质、武器装备均不如其他军,是黄百韬兵团序列中战斗力最弱的部队。九纵部队利用壕沟掩护,抵近作战,在14日、15日连续攻占了44军固守的稍墩、张庄、徐井涯等村落,16日、17日、18日又攻下了后板桥、新庄、碾庄车站、曹庄等地。其中18日,44军150师师长赵璧光迫于解放军攻势,放弃抵抗,率部下2000余人起义,让出了碾庄车站至前板桥一线阵地。44军军长王泽浚黄百韬请求进入碾庄圩核心阵地,被黄百韬拒绝。他将44军残部安排到了100军阵地侧后的前后黄滩等几个小村庄驻守。但至18日,前后黄滩也被解放军攻克,王泽浚被俘。

此外,1948年11月14日夜,六纵向彭庄发动进攻,63师猛烈抵抗,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解放军最终攻占了63师师部所在地大宋庄以及贺台子。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六纵、九纵扫清碾庄圩西、南方向外围阵地的同时,北面的四纵也终于在与敌25军的反复拉锯中占得上风。25军是黄百韬兵团的核心部队,曾在苏中、华东、中原战场多次与华野部队交手,战斗力强劲。自1948年11月14日起至18日,碾庄圩北侧25军的外围阵地太平庄、大兴庄、大牙庄等大部分阵地被四纵攻克,25军的数次反击也被尽数击退。终于,碾庄圩的核心阵地彻底暴露。早在17日,击垮了44军的华野九纵便与八纵一部一起对碾庄圩南侧、东南侧阵地发动了多次攻击,但均未取得突破。攻势受挫后,九纵派出侦察小分队摸清了敌人暗堡情况,并开始大量囤积炸药,同时继续以土工作业向敌阵地迫近,直至挖到碾庄圩外围的水洼边。而八纵在连续攻占了李家庄、王庄等庄子后,将64军残部压缩在几处被孤立的村落里。

战至1948年11月18日,除44军150师残部战场起义外,44军与100军均被华野部队歼灭。黄百韬手中只剩下残破的25军和64军,而援军邱、李兵团始终不见踪影。但黄百韬还是决心要顽抗到底。

华野发起总攻

至于华野对黄百韬兵团的总攻,考虑到黄百韬仅剩两个残军,粟裕把十三纵、六纵先后从碾庄圩前线撤了下来,其中六纵奉总前敌委员会命令,南下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作战。11月19日20时,华野八纵、九纵、四纵对碾庄圩开始总攻。按照既定方案,华野先是以提前部署好的特纵重炮及各纵炮兵团对碾庄圩进行猛烈轰击,紧接着从东南角发起猛攻,然后再陆续对其两道围墙展开突破。经过激战,国名党军队被逐步瓦解,黄百韬在华野部队还没有打到他司令部门口时,就偷偷从东北大院上方向仍然残存的几个据点逃跑了。

接下来,华野部队又对碾庄圩周边25军和64军的残部进行了一轮清剿,攻占了三里庄、大院上、小院上、吴庄、小费庄、沙墩,基本上将残敌消灭干净,除25军军长陈士章、100军军长周志道脱逃外,又俘虏了64军军长刘镇湘

黄百韬自杀

黄百韬带着少数人从尤家湖向西南突围,于途中负伤。1948年11月22日,眼见逃跑无望,他吞枪自杀。

战争损失

历时17天的碾庄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2.8万余人,消灭国民党军12.5万多人,国民党军大批军、师级军官被俘虏,大量枪炮弹药和辎重被收缴。

战争影响

碾庄战役中解放军歼灭黄百韬兵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决定性胜利,加速了中国国民党的全面崩溃,为整个淮海战役的全局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事件

战后化装逃跑的杨廷宴回忆,黄百韬临死前曾经发出三问:一个是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第44军两天;二是我在新安镇等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三是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战争纪念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镇区G311国道南侧,占地116亩,1958年6月奠基兴建,1960年2月竣工,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1987年6月确定为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馆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亲笔题写。2014年6月,邳州市委、市政府对纪念馆进行提档升级改造,西扩40亩,新建纪念馆约6300平米,建成后占地面积达到156亩,总计投资5000余万元。2014年12月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8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建成新馆于2016年10月对外开放,每年游客接待量为60余万。主要景点有纪念馆、纪念碑、西安碑林博物馆、粟裕广场、烈士安葬区、英烈湖、荷花池、兵器陈列处等。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江苏省邳州市碾庄烈士陵园,始建于1958年6月,1960年2月竣工。两周王陵的中心位置矗立着烈士纪念碑,高18.5米,正面镌刻着刘少奇题写的“浩气长存”4个镏金大字,左侧是陈毅题写的“淮海战役先烈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右侧是刘伯承题写的“淮海战役各阵亡将士永垂不朽”,碑基四周分别镶嵌着碾庄战斗中军队“冲锋”“支前”“支援”“胜利”的浮雕

部队序列

参考资料 >

碾庄圩战斗:奠定淮海战役全面胜利的铺底之战.中国军网.2025-08-21

战地记者追寻人民军队战斗步伐|碾庄之战,一场齐心协力的合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8-21

【党的故事我来讲】碾庄战役.微信公众平台.2024-10-16

事关全局的决胜之战.中国军网.2025-08-21

碾庄战役粟裕战黄百韬.西陆网.2025-08-21

七进七出肉搏战 浴血夺下曹八集.京九晚报.2025-08-21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江苏省民政厅.2025-08-21

为淮海战役全胜奠定基础的碾庄战斗——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为淮海战役全胜奠定基础的碾庄战斗——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2025-08-21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