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芝卿(1874年-1940年11月25日),字茂芳,祖籍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中国近代实业家,中国橡胶工业先驱。
余芝卿14岁时,辍学到上海德成仁商号当学徒。1890年,余芝卿到镇江市谋生,20岁又回上海进德盛成做掮客。1904年,余芝卿因经销火油失败,避往日本。1907年,余芝卿与人合伙在上海开设和昌盛东洋庄,同时在日本做棉纱投机生意。1912年,余芝卿经人提携东渡日本,在大阪开设“鸿茂祥”出口商行。1925年,余芝卿独自出资6万两,由薛福基负责技术,吴哲生回国负责经营,在沪觅地筹划建厂,1926年,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徐家汇筹建,两年后建成投产。1933年12月,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余芝卿任董事长,该公司产品范围扩大至汽车轮胎、人力车轮胎、自行车车胎,成为民族橡胶工业中的佼佼者。1934年,余芝卿所在的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试制出中国第一条“双钱牌”汽车轮胎。1937年,由于上海市沦陷,余芝卿将公司迁至香港,自己也避居香港。日商曾多次威逼利诱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厂与之合作,均被余芝卿拒绝。1939年冬,余芝卿因病回到上海。1940年11月25日,余芝卿在上海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余芝卿出生于1874年,祖籍为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余芝卿出身贫寒,幼时父母双亡,由姐姐、姐夫抚养长大。余芝卿14岁时,辍学到上海德成仁商号当学徒,因其聪明能干,后被派至镇江市分店主持业务。20岁时回到上海,先后担任大成祥号、泰生祥号经理,并自设永泰祥东洋庄,经销日本进口货物。
日本发展
1904年,余芝卿因经销火油失败,为避债赴日本谋生。1907年,余芝卿与人合伙在上海开设和昌盛东洋庄,又在日本大阪开设鸿茂祥商行,一面将中国产品猪鬃、草席等销往日本,一面采购日本的针织百货运至国内销售,同时包销日本武川护谟厂出产的“地铃”牌套鞋。鸿茂祥除了为和昌盛办货外,还替国内百货业东洋庄中的大盛祥、鸿裕、永记等代办日本杂货。1919年,余芝卿在上海创设鸿裕编带厂,同时还经销日本花边,积资成为旅日华商的巨富。余芝卿热心侨务,任日本“三江公所”(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三省的在日华侨组织)董事长,他精通日语,熟知日本行情,有“日本通”之誉。
创办企业
五四运动后,中国各地爱国热情高涨,日货普遍受到抵制,东洋庄前途黯淡,经销日货甚至被视作卖国奸商。此时,薛福基向余芝卿建议回国自行创办橡胶厂,利用鸿茂祥已经形成的销售网络,制造胶鞋行销中国,既可挽回利权、堵塞漏卮,又可为发展中国民族橡胶工业作贡献,余芝卿对此表示同意。1925年,余芝卿独自出资6万两,由薛福基负责技术,吴哲生回国负责经营,在沪觅地筹划建厂。1926年,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徐家汇筹建,两年后建成投产,厂名迎合当时高涨的国货运动,定为饱含民族自豪感的“大中华橡胶厂”,商标为“双钱”牌,取义“名利双全”。余芝卿的大中华橡胶厂是上海市最早的华资橡胶企业。开工之初主要生产胶鞋和热水袋等橡胶制品,日产汽车公司胶鞋千余双,但质量较差。后经日本技师加藤来沪指导,改进涂油、烘焙技术,提高质量,可与日货媲美,市场销路逐渐打开。当年工厂就生产胶鞋5.6万双,产品由和昌盛、鸿裕专销。
1933年12月,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余芝卿任董事长,产品范围扩大至汽车轮胎、人力车轮胎、自行车车胎,成为民族橡胶工业中的佼佼者,当时洋货横行,特别是日本橡胶产品大行折叠自行车于市。大中华橡胶厂的产品和洋货激烈竞争,并超过日本产套鞋和“固特异”、“邓禄普”轮胎的市场份额。大中华橡胶厂也由此成为中国早期最大规模的橡胶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制造轮胎和出口轮胎的工厂。抗战前后,大中华国际集团已拥有5家制造厂、3家原料厂、1家机器制造厂,并在上海设有12处门市部,在南京、青岛市、汉口、广州市、温州市、芜湖市、重庆市自设发行所,资本达300万元,资产净值400万元,其资本占中国同业的25%,产值占中国的33.3%,形成颇有规模的橡胶托拉斯。
抗战前夕,余芝卿的大中华还接受杭州笕桥空军学校的委托,曾着手试制飞机轮胎,后因抗战开始而未果。1937年冬上海市沦陷,余芝卿早年曾长期侨居日本,为日本人所熟知。为避免被日本人胁持,他避居香港特别行政区。随后又将企业以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在香港当局注册,在港设总管理处,上海改为办事处,并使全部企业化整为零,变更名称,分别向德、美驻沪领事馆注册,以求庇护,余芝卿则在香港遥控,日商曾多次威逼利诱大中华各厂与之合作,均被余芝卿拒绝。
人物逝世
1939年冬,余芝卿因病回到上海,1940年11月25日,余芝卿在上海病逝。余芝卿生前曾两次策划在昆明市筹设分厂生产轮胎,其中一次已将部分重要机器与原料,从上海市运出拟经越南迁往内地。但这批物资除在途中少量散失外,在运抵越南同登那岭时全部被日军没收。另外从英国购进的机器设备亦因英军封锁滇缅公路而无法进入内地。1941年日本进驻上海租界后,对大中华厂从原料到成品全部实行统制,于是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被迫停工。
公司后续
1949年后,余芝卿的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存留部分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重点企业,生产多种轮胎。1954年,工厂改名为上海大中华橡胶厂,获得新生,60年代初期,该厂在中国首先用尼龙帘子线代替棉帘子线生产轮胎,同时试制了全钢丝子午线轮胎。70年代末,又在国内第一家全部采用丁基橡胶代替天然橡胶生产轮胎内胎。该厂生产的双钱牌轮胎销售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责任
余芝卿关心国事民瘼,对于国家捐输、社会公益、地方教育都慷慨赞助。1934年(民国23年),余芝卿捐出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股金20万元,创办德元小学,招收大中华职工子弟免费读书。
相关事件
2025年8月,余芝卿曾居住的“四明别墅”,因装修导致承重墙被破坏、墙体发生沉降,事发后静安寺街道迅速启动保护机制,最终成功保护了这栋建筑。
相关评价
余芝卿善于见貌辨色,揣摩心理,在交往中学得一口流利的日语,人称“日本通”。(上海化学工业志 评)
余芝卿目光远大,谋定而动,知人善任,长袖善舞。除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外,还开办过鸿裕边带厂、鸿裕发行所,并与人合资设立和昌盛、鸿泰昌等六七家商号,对国计民生有积极贡献,是一位擅长经营,事业心很强的爱国工商业人才。(上海化学工业志 评)
参考资料 >
余芝卿 .上海化工.2025-08-18
徐汇70个瞬间|我国第一架符合国际标准的大飞机诞生 .微信.2025-08-18
发现 | 徐家汇公园景点导赏大揭秘.澎湃新闻.2025-08-18
装修误拆承重墙!上海一近百年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命悬一线”,多亏了他们.今日头条.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