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印,男,1974年出生,四川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2025年7月25日,杨家印团队与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细胞)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人物经历
1974年,杨家印出生。
1991.9-1996.7就读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本科。
1996.9-2001.8于四川大学外科学硕博连读。
2001.9-2003.8于浙江大学外科学攻读博士后。
2003.9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器官移植中心工作。
专业擅长
各类成人和儿童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治疗,熟练掌握活体肝移植、DCD肝移植、劈离肝移植和小儿肝移植等各类肝移植技术。熟练、常规开展腹腔镜肝胆手术。对肝细胞癌、胆管癌、肝门部肿瘤、胆囊癌、肝胆管结石、肝脏占位性病变等疾病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每年三、四级以上手术量900例左右,数量和难度居全院前茅。
主要成就
截至2024年,杨家印所在团队完成了近千例各种类型肝移植(包括DCD肝移植、成人活体肝移植、婴幼儿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双供肝肝移植等)、上万例复杂肝胆手术,所在医疗组手术量和难度系数多年位于全院前茅。在肝移植关键技术及创新体系建立、肝癌的综合治疗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在中国国内开展完全腹腔镜供肝切取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供肝切取手术,并完成数十例手辅助腹腔镜供肝切取手术,为肝脏微创手术技术在肝移植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牵头成立了四川省最大的OPO组织。
2025年7月25日,杨家印团队与多位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细胞)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融合超高灵敏度质谱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系统构建了横跨人类50年生命周期的蛋白质组衰老图谱,涵盖七大生理系统、13种关键组织,从蛋白视角呈现了机体增龄性演变的全景式动态景观,并揭示出蛋白质信息流紊乱是器官衰老的核心特征之一等内容。此外,研究还首次确立血管系统为衰老进程的“先锋组织”。衰老的血管系统发挥“衰老枢纽”的核心调控功能,驱动并放大全身多器官的系统性衰老进程。
主要作品
杨家印参与编写高教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外科学》及《活体肝脏移植》、《现代肝脏移植》、《器官移植学》等多部专著,在《Hepatology》《Medicine》《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社会职务
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委员会华西支社社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儿童移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后任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植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分会副主委、国家卫计委器官移植医师考核教材编写委员会肝移植分会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器官移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移植基础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任《中华移植杂志》《器官移植》《医院与医学》等多种杂志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研究生规划教材副主编。
所获荣誉
2023年9月6日,入选第六届“国之名医”榜单。
参考资料 >
祝贺!第六届“国之名医”榜单发布,15位川大校友入选!. 四川大学校友总会.2024-07-20
杨家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4-07-20
我们体内的器官衰老有规律吗?中国科学家揭秘“衰老时间表”.光明网-百家号.2025-07-26
仁心仁术好医生 儒雅谦和大学者——记华西医院杨家印教授.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2024-07-20
杨家印.中国知网.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