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与起步
来源:互联网

《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与起步》是2007年4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李正华。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与起步》概述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酝酿到起步的全过程,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非凡历史,包括粉碎“四人帮”,邓小平的复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改正错误、调整政策,全面改革的先声,农民的伟大创造,放眼看世界,城市改革的萌芽,实现重点转移等内容,全方位揭示了中国勾画改革开放蓝图的诸多深层次原因。

目录

邓小平与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开创新局面

一 政治局紧急会议

二 欢呼胜利

三 稳定局势,解决问题

四 揭、批、查运动

第二章 邓小平复出

一 邓小平写信

二 叶剑英、李先念的努力

三 微妙的变化

四 一盆冷水

五 陈云、王震的公开呼吁

六 邓小平官复原职

第三章 冲破束缚

一 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批判

二 倡导实事求是的纪念文章

三 中共中央党校关于实事求是的讨论

四 《中国青年》复刊风波

五 批判、否定个人迷信

第四章 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一 经济理论大讨论

二 理直气壮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三 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

四 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 按经济规律办事

六 经济领域思想解放的特点

第五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一 扳倒“两个凡是”需要更锐利的武器

二 未引起注意的两篇短文

三 胡福明的文章

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公开发表

五 来自高层的指责

六 《红旗》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消极态度

七 邓小平及罗瑞卿的支持

八 全国性的反响

第六章 改正错误,调整政策

一 一篇文章发出的信号

二 胡耀邦出任中组部部长

三 为“右派分子”摘帽和改正

四“冤案一理,人心大喜”

五 开始调整知青政策

第七章 全面改革的先声

一 愿当“后勤部长”

二 重启高校的大门

三 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四 迎来科学的春天

第八章 农民的伟大创造

一 调整、落实农村经济政策

二 凤阳县的“大包干”

三 四川的联产承包

四“异军突起”的基础

第九章 放眼看世界

一 外交大“还债”

二 中日关系的新发展

三 中美关系的新进展

四 考察西方经济,借鉴先进经验

五 从引进技术设备到引进外资

第十章 城市改革的萌芽

一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最初尝试

二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序幕的拉开

三 财政、物价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触动

第十一章 突出的成就

一 经济开始恢复

二 提高工资和发放奖金

三 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生活

四 治理抑制性通货膨胀

五 经济战线的巨大变化

第十二章 经济工作中的新冒进

一“左”的指导思想

二 大的奋斗目标

三 简单的具体措施

四 严重的比例失调

第十三章 为改革开放务虚——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

一 会议召开的形势与背景

二 会议的简单经过与特点

三 会议的主题与两个重要文件

四 会议的作用与影响

第十四章 实现重点转移

一 确定三大转变

二 邓小平提出工作重点转移

三 全面改革的“群英会”

四 勾画改革开放的蓝图

五 阔步迈进新时期

再版后记

前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另一个便是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在当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包括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着手改革经济体制,实行对外开放的意思。会后,这条路线经过不断丰富发展,最终被完整地表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虽然是在三中全会上确定的,但并非是这次会议突然提出的,而是在事先有一个酝酿准备的过程。

参考资料 >

生活家百科家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