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研究所(英文名: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简称:当代所),是中国级别最高的专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科研事业单位,于1990年6月28日由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主要任务是研究编纂、宣传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联系与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国史编研工作,位于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现任所长为金民卿。
当代中国研究所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内设办公室、科研办公室和政治史研究室、经济史研究室、文化史研究室、社会史研究室、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理论研究室等8个机构;内设有学术委员会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属“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所属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一国两制史研究中心、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等5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主办国家一级社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主办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专业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和专业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主管当代中国出版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设有中国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之初,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负责政治上指导,行政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截至1999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组织完成《当代中国》丛书编修,共出版152卷210册。自2010年起,当代中国研究所建设国史研究数据库。2011年5月,当代中国研究所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管理的研究所。2018年12月,姜辉被任命为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截至2025年8月,当代中国研究所图书资料室有藏书9万余册,电子图书8000余种。
当代中国研究所曾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历史沿革
1990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当代中国研究所,主要任务是研究编纂、宣传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联系与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国史编研工作。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之初,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负责政治上指导,行政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代管。1993年春,原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李力安担任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1994年1月,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唯一专业学术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并在中国内外公开发行。截至1999年,经党中央批准,当代中国研究所组织完成《当代中国》丛书编修,共出版152卷210册。
2001年初,当代中国研究所开始举办当代中国研究所学术讲座。 2001年1月,朱佳木被任命为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自2001年起,当代中国研究所建立了国史学术年会制度。2009年9月16日,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公益性学术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开通。 自2010年起,当代中国研究所建设国史研究数据库。2011年5月12日,当代中国研究所变更隶属关系,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直接管理的研究所。2012年4月,李捷被任命为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2012年9月23日,经党中央批准,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由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发行。2014年5月,荆惠民被任命为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2018年12月,姜辉被任命为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2025年8月11日,金民卿被任命为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截至2025年8月,当代中国研究所图书资料室有藏书9万余册,电子图书8000余种,合订本期刊3000余册,订有中文期刊194种,报纸50种。
机构治理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当代中国研究所内设办公室、科研办公室和政治史研究室、经济史研究室、文化史研究室、社会史研究室、外交史与港澳台史研究室、理论研究室等8个机构。主办主管当代中国出版社和北京当代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国家一级社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所内设有学术委员会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属“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和所属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一国两制史研究中心、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等5个非实体研究中心。
组织机构图
科研条件
编研人员
馆藏资源
当代中国研究所图书资料室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特色图书馆为目标,重点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等。有藏书9万余册,电子图书8000余种,合订本期刊3000余册。订有中文期刊194种,报纸50种。图资室馆藏文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科特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保障。图资室收藏有胡乔木、邓力群赠书2万余册,收藏了由该所参与组织编辑出版的152卷大型史料性丛书《当代中国》等。图资室设有电子阅览室,基础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
数字资源
自2010年起,当代中国研究所建设国史研究数据库。该库对建国以来出版的党史国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历史学成果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理,包括大量系列出版的重要文献和建国初期出版的史料。国史研究数据库包含十二个子库:“党和国家领导人文选著作”“传记年谱”“论述摘编”“口述回忆录”“重要文献”“专题文献”“法律法规”“国史档案”“年鉴史志”“大事记编年”“国史档案指南”“国史编著”。入库史料均经过扫描、识别、检查等数字化加工,并根据来源文本的信息特征和信息检索的需要,著录相关字段。提供按著录字段检索(书名、作者、篇名、发文时间等)、全文检索、跨库检索等检索功能;按原书篇章结构提供导航;提供双层PDF文件原文。此外,当代中国研究所还引进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经济日报》《参考消息》《解放军报》等数据库。
科研成就
出版丛书
当代中国研究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编写出版《新中国70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完成中央指定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编写。承担并参与完成中宣部交办的大型文献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脚本撰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编写出版《中国式现代化简史》。按照全国出版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开展《当代中国》丛书续编工作,有序推进《(新编)中国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五至七卷)、《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多卷本和《新中国史事编年》写作任务。
主办刊物
《当代中国史研究》(陈云题写刊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唯一专业学术期刊,1994年1月创刊,中国内外公开发行。《当代中国史研究》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最佳史学刊物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该刊秉承“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关注国史研究学术前沿,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探讨治国理政历史规律,总结当代中国成功经验,拓宽研究领域,开展学术争鸣,为国史研究学科建设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学界认可和好评。
该刊一贯重视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由国史学界知名专家担任编委,实行编辑部三审制与专家匿名审稿制相结合的编审制度,主要栏目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国防与军事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人物研究、海外观察、国史札记、国史编年、调查与研究、重大事件回顾、地方史志研究、图书评介、学术动态等栏目。
主办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简称国史网)是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公益性学术网站,于2009年9月16日开通。作为中国内外首家国史专业门户网站,国史网致力于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历程、成就和经验。2016年,国史网作为“中央新闻网站”被中央网信办列入《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国史网设有国史概览、研究园地、文献中心三大板块,包含40多个一级栏目,300多个子栏目。国史网收录了国史研究论文、著作、国史图片、视频资料等数据共10余万条。2018年,国史网参与制作的专题《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研究课题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
当代中国研究所是中国内外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科研经费最多的专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级别最高的专门机构。当代所正式设立的研究室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和港澳台史、理论史。每个研究室基本上含有两个以上的学科建设任务和研究方向,例如政治史研究室,就包含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史、政治制度史、行政史、法治史、国防史等;在这六个研究室外,我们还正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史、科技史、国防史、民族工作史、教育史、口述史等重要学科。当代中国研究所办的《当代中国史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网站、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创办的“国家记忆”栏目,主办的已经连续召开了18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年会”、连续召开了7届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史理论论坛”等学术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最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也是中国唯一全国性的专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术团体。在学科带头人方面,当代中国研究所培养出一大批在中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例如:田居俭、程中原、刘国新、陈东林、丁明、罗燕明、姜辉、张星星、武力、李正华、张金才、郑有贵、欧阳雪梅、李文、姚力、王巧荣、宋月红、王爱云等,并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科研梯队。形成了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一国两制史等优势学科。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总体被评为院“登峰战略”的优势学科外,政治史和社会史还分别被评为“重点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中国当代政治史),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治领域发生的变化和进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权力、组织结构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政治人物、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民主与法治建设史、党际关系史、国防史、公共行政管理史等。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登峰战略”的研究上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平和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国家治理、基层治理、干部制度、民主建设、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史研究、土地改革研究、“文化大革命”研究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重要学术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中国当代政治史)的学科建设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为基础,打造一支以“国史中的社会史”为主攻方向的研究队伍,通过队伍建设、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和资料基础建设等几个方面,建立一个一流的学术平台,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形成以宏观社会史研究为特色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重镇。
国史学术年会
根据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当代中国研究所2001-2004年科研规划》,当代中国研究所自2001年起建立了国史学术年会制度,年会召开时间为每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夕。年会采取以文入会方式,每年由组委会拟定一个主题,面向中央和地方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和在中央国家机关从事实际工作者征文。国史学术年会扩大了国史研究的学术交流范围,扩大了国史研究的社会影响力,推进了国史学科和整个国史研究事业的发展。
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
为了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作为一个高端学术交流制度,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每五年举行一次。该论坛在国际上影响力重大,已逐渐成为中国学者与国际学者交流中国史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大力推动了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
对外合作交流
国史大讲堂(原旌勇里学术讲座)
当代中国研究所于2001年初开始举办当代中国研究所学术讲座。讲座人主要是邀请国内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名学者,也邀请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者。讲座内容既有对国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究,也有对国史研究中某些专题的解析;既有国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有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既有对学术观点的切磋,也有对历史事实的叙述。讲座听众以所内人员为主,同时邀请所外的研究人员和高等院校国史、党史、方志史专业的学生参加。
当代中国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作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主管主办,专业出版新中国史研究成果的出版机构,以记录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就为己任。自成立以来,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新中国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当代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丛书”、“新时代这十年”丛书、《中国式现代化简史》、“新时代法学教育丛书”等,多部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图书奖、“中国好书”奖、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等国家级奖励。
人才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简称国史系)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为依托,成立于2001年。国史系有中国史、中共党史两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和硕士学位授予点;设有中国当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等研究方向;开设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中国当代史史料学等专业基础课,中国当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等专业方向课,中国改革开放史、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当代中国农村经济与乡村社会、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史经验、“一国两制”及港澳台史、中国当代国防史等选修课。该系有在职研究生导师共有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8人。在校学生58人,包括硕士26人,博士32人。系主任为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史研究》主编李正华研究员。
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为培养国史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11年设立。流动站在2015年度、2020年度全国博士后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设站一级学科:中国史;二级学科:中国当代史。
组织文化
当代中国研究所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行“修史、资政、育人、护国”职责。当代中国研究所重视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党建引领科研,推动有组织科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遵纪守法、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积极向上”良好所风,通过依法依规管所治所和军民共建、社区共建、支部共建等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所获荣誉
自身荣誉
当代中国研究所曾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其他荣誉
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是全国最佳史学刊物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学术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于2016年作为“中央新闻网站”被中央网信办列入《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参与制作的专题《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获得第28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当代中国研究所主管主办的当代中国出版社,有多部图书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获中国国家图书奖图书奖、“中国好书”奖、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等国家级奖励。
参考资料 >
打开天眼查APP扫码登录 更快 更安全.天眼查.2025-08-11
学科体系.学科体系.2025-08-11
当代中国研究所2023年度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5-08-11
历史沿革.当代中国研究所.2020-01-06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2025-08-11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金民卿任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腾讯网.2025-08-11
国史研究数据库.国史研究数据库.2025-08-11
所图书馆.所图书馆.2025-08-11
《当代中国史研究》简介.《当代中国史研究》简介.2025-08-11
国史大讲堂(原旌勇里学术讲座).国史大讲堂(原旌勇里学术讲座).2025-08-11
国史学术年会.国史学术年会.2025-08-11
主办网站.主办网站.2025-08-11
现任领导简介.现任领导简介.2025-08-11
现任领导简介.现任领导简介.2025-08-11
担任导师.担任导师.2025-08-11
现任领导简介.现任领导简介.2025-08-11
所党组.所党组.2025-08-11
所务委员会.所务委员会.2025-08-11
所学术委员会.所学术委员会.2025-08-11
中共当代中国研究所纪检组的工作职责.中共当代中国研究所纪检组的工作职责.2025-08-11
办公室.办公室.2025-08-11
科研办公室.科研办公室.2025-08-11
政治史研究室.政治史研究室.2025-08-11
经济史研究室.经济史研究室.2025-08-11
文化史研究室.文化史研究室.2025-08-11
社会史研究室.社会史研究室.2025-08-11
外交史研究室.外交史研究室.2025-08-11
理论研究室.理论研究室.2025-08-11
机关党委.机关党委.2025-08-11
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图.2025-08-11
政治史研究室.政治史研究室.2025-08-11
经济史研究室.经济史研究室.2025-08-11
文化史研究室.文化史研究室.2025-08-11
社会史研究室.社会史研究室.2025-08-11
外交史研究室.外交史研究室.2025-08-11
理论研究室.理论研究室.2025-08-11
编辑部.编辑部.2025-08-11
离退研究人员.离退研究人员.2025-08-11
当代中国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2年至今).当代中国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2年至今).2025-08-11
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2025-08-11
对外合作交流.对外合作交流.2025-08-11
当代中国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25-08-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2025-08-11
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25-08-11